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荊芥穗,其實荊芥穗是一種被人們稱之為荊芥的植物的花穗,顏色是淡棕色或者黃綠色的,帶有芳香的氣味,而且味道有點苦。但是不要小看荊芥穗,其中荊芥穗同樣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能夠治療各種疾病,包括了頭痛,產后血暈,便血,感冒等癥狀,可見荊芥穗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大的。那么 荊芥穗如何鑒別你解嗎?
【荊芥穗鑒別】
(1) 本品粉末黃棕色。宿萼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腺鱗頭部8 細胞,直徑96~112μm;柄單細胞,棕黃色。小腺毛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 ~ 6細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內果皮石細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密具紋孔。纖維直徑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狀。
(2) 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 ~90℃)20ml ,密塞,時時振搖,放置過夜,濾過,濾液揮散至1ml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荊芥對照藥材0.8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 5%香草醛的 5%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荊芥穗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發不暢,便血、崩漏、鼻衄。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后血暈;癰腫,瘡疥,瘰疬。荊芥穗效用相同,惟發散之力較強。
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癥,常與防風相須為用。但也可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癥,如薄荷、菊花、桑葉、銀花等。荊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發,常與薄荷、蟬衣、牛蒡子等配合應用。荊芥又常用于瘡瘍初起有表癥者,可配伍防風、銀花、連翹、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熱,又消癰腫。荊芥炒炭應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癥,在臨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藥同用。
荊芥一藥,生用有祛風解表的功效,炒炭則用于止血。配防風、羌活,治風寒表癥;配銀花、連翹、薄荷,治風熱表癥;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腫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荊芥與紫蘇均能發汗解表,但紫蘇散寒力強,偏入氣分,又能理氣寬中;而荊芥祛風力勝,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氣方中常用紫蘇,而在理血劑當中多用荊芥。
作用:解表散風,透疹。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后血暈。
1、外感表證。本品辛散氣香,長于發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緩和,為發散風寒藥中藥性最為平和。對于外感表證,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明顯者,均可廣泛使用。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