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黃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在我們的生活中的一些地方都會見到它的身影。那么你知道熟地的服用禁忌有哪些嗎?看了下面的介紹你就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吃熟地了!
地黃是中醫們經常研究的一個中藥,地黃很好生長,不管是山腳還是荒山坡墻邊、路旁等處都會有地黃的身影。地黃有很多的類型,如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等,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熟地黃。那么服用熟地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禁忌呢?下面我們來聽聽中醫的介紹。
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經九蒸九曬炮制而成。性溫,味甘,入肝腎二經,有滋補腎陰、填精補血之功。雖然熟地黃是臨床頗為常用的一味滋補中藥,但仍有許多禁忌需要注意。
熟地的服用禁忌
1、炮制煎煮不可見銅鐵器
《雷公炮制藥性解》云:“采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并白發,男損營,女損衛也。”熟地黃炮制不可見銅鐵,煎煮亦不可用鐵鍋、鐵壺。《藥鑒》:“若犯鐵器,令人腎消。”貯藏應如《本草從新》言,“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
2、服食忌蘿卜、三白、諸血
《本草品匯精要》記載:忌蘿卜、蔥白、韭白、薤白。《要藥分劑》云“忌萊菔、蔥、蒜、諸血”。蓋萊菔子降氣,三白辛竄走氣,影響地黃的滋補作用。諸血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膩太過,故宜禁之。
3、傷寒家不宜用
傷寒之病,邪從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補。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言:“又仲景《傷寒》一百十三方,惟復脈用地黃。蓋傷寒之病,邪從外入,最忌滋滯。即使用補,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劑。否則邪氣向里,必有遺害。今人一見所現之證,稍涉虛象,便以六味湯為常用之品,殺人如麻,可勝長嘆。”
4、脾虛痰多氣郁之人慎服
熟地黃脾性干裂,適合滋補,脾胃痰多的人要謹慎使用。《本草從新》中曾經說過:熟地黃的性格呆滯,脾胃痰多的人或者氣郁胸悶的人使用的時候要謹慎。《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滯,若痰多氣郁之人,能窒礙胸膈,當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滯,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滯。更須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納氣歸腎,又能疏地黃之滯,此用藥之權衡也”。
以上為大家做了詳細的介紹,提醒大家,熟地黃性質粘膩,有礙消化,凡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脘腹脹滿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熟地黃性甘,微溫。歸肝、腎經。入血分,質柔潤降。熟地黃有強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具體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請往下看:
熟地黃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熟地黃適合人群
本品性質粘膩,有礙消化,凡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脘腹脹滿及食少便溏者忌服。
熟地黃做法指導
凡血虛心脾失養,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者,宜與當歸相須為用;凡肝腎陰虛,頭目昏眩,耳聾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者,可與山茱萸,山藥,牡丹皮等配伍;若在此基礎上,加知母、黃柏,可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夢遺,尺脈有力者。
熟地黃補充信息: 熟地黃均為統貨,一般不分等級。以個大,體重,質柔軟油潤,斷面烏黑,味甜者為佳。尤以河南產品懷慶地黃最佳,為四大懷藥之一。熟地黃根據不同炮制方法可分為蒸熟地黃、酒熟地黃、姜酒制熟地黃、砂仁制熟地黃、熟地黃炭,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制熟地黃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霉,陰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