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句話,找十個中醫大夫,開十個方,是的,中醫的用藥是不統一的,根據大夫的用藥習慣以及患者的個體差異,都會存在一定的不同,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同的中藥會有相同的效果,所以雖然藥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人會咨詢藥與藥之間的區別,比如蒼術澤瀉的區別?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蒼術澤瀉到底有什么樣的區別?
蒼術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
應用: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寒濕白帶,濕溫病以及濕熱下注、腳膝腫痛、痿軟無力。治濕阻脾胃,而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膩厚濁等癥,常與厚樸、陳皮等配伍應用;治寒濕白帶,可配白芷同用。如濕熱白帶,又可配知母、苦參、墓頭回;濕熱下注、腳膝腫痛、痿軟無力,可配黃柏、牛膝、薏苡仁等同用;濕溫病證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關節疼痛。與羌活、獨活等同用。 用于風寒表證。與羌活、細辛、防風等同用。用于夜盲、眼目昏澀。與豬肝或羊肝、石決明等配伍同用。
澤瀉
性味歸經:甘,寒。入腎、膀胱經。功效: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泄瀉;痰飲眩暈;遺精。禁忌:腎虛精滑者忌服。藥理作用:降血脂作用;對肝臟的保護作用;利尿作用。澤瀉食物相克:本品與海蛤、文蛤相克。
應用:利水滲濕。本品甘淡能滲利水濕,可用于水濕內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泄瀉、水腫等。常與茯苓等同用。瀉腎火。本品入腎經而瀉腎火,常用于腎火亢盛的頭暈、耳鳴、心煩等癥狀。澤瀉淡滲利濕,性寒泄熱,善泄腎經虛火,利膀胱濕熱,故為泄熱利濕之品。凡水濕內停之證,均為常用。
二者都有祛濕的作用,其他方面從性味歸經到應用都各不相同,切勿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