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家中最常備的藥品,恐怕除了健胃消食片和創口貼之外,那就是非大青葉莫屬了,大青葉我們都知道它是用來消炎的,但是,其實大青葉可不是那么簡單,大青葉,中藥名,主治:熱毒發斑、丹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瘡癰腫毒等癥,近年來此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除可用治療上述諸癥外,又可用于痰熱郁肺、咯痰黃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腦炎,既可單味,應用于預防,又可配合柴胡、銀花、連翹、板藍根、玄參、生地等,能清解氣分、營分的熱毒,可用治各種乙腦,而以偏熱型較為合適,中國各地市售的大青葉品種甚多,植物來源各異,又那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什么是大青葉呢?
大青葉對多種細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均有效果。除治療上述疾病外,臨床上曾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口腔、五官等科感染性疾患,如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膽管炎、多發產褥熱、乳腺炎、流產后感染、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牙周炎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此外,曾報告1例患者,因口腔潰瘍用大青葉,馬鞭草科路邊膏,液注射后引起血尿反應,經停藥及對癥處理后即止。預防乙腦,流腦:大青葉25克,黃豆5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七天。治乙腦,流腦,感冒發熱,腮腺炎:大青葉25~50克,海金砂根50克。水煎服,每日二劑。
治療溫毒發斑:大青200克,甘草、膠各100克,八合。以水一斗,煮物,取三升半,,煮三沸,乃膠,分作四服。此治得至七、八日,發汗不解,及吐下太熱,甚佳。治時熱頭痛,發瘡如豌豆遍身:大青150克,梔子,犀角50克,五合。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之無所忌。治麻疹色,太紅,或微紫,或出太甚者:大青、元參、生地、石膏、知母、木通、地骨皮、荊芥、甘草、淡竹葉。水煎熱服。治風疹,丹毒:大青搗爛,之即散,先去惡血。治熱甚黃疸:大青100克,茵陳、秦艽各50克,天花粉40克。水煎服。治無黃疽型肝炎:大青葉100克,丹參50克,大棗十枚。水煎服。
本品干燥葉皺,編成團塊狀,有時破碎,呈灰綠色或黃棕色。完整的葉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4~11厘米,寬1~3厘米,微波狀;先端鈍尖,基部漸狹,延成翼狀,上面有時可見點狀突起,下面中脈明顯。葉柄長5~7厘米,腹面稍凹下。質脆易碎。氣微弱,味苦。以葉大、無柄、色暗灰綠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