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鱉蟲是中藥史上乃至歷史上很實用,并且很珍貴的跌打損傷的藥材,對于生活中的我們是補氣血養生的不二選擇,地鱉蟲類中藥使用歷史悠久,幾乎所有著名藥典對其都有明確的記載,如漢代的我國第一部藥物著作《神農本草經》、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以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其功能主治也得到了研究應用及發展,具有逐瘀、破積、通絡、理傷等功能,主治瘕,即包塊、腫塊、腫瘤之意,積聚、經閉,產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等,那么土鱉蟲的功效是什么呢?
土元,又叫地鱉蟲、土鱉蟲等,是傳統的名貴中藥,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是理血傷科中藥。藥用價值高,應用廣泛,常用于跌打損傷,消腫止痛,通絡理傷,接筋續骨有明顯療效。目前市場上的跌打丸、治傷散、消腫膏、云香精、黑鬼油等百余種中成藥,其中土元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許多高級賓館、飯店還常用土元做高級菜肴,接待貴賓,食之可口,營養價值更是身價百倍,其用量逐年增長,供不應求。
土鱉蟲,破血逐力強,可促進骨生成細胞的活性和數量增加,使破骨細胞出現時間、數量、功能活性明顯增加,所以能促進骨折后骨組織的愈合。酒制土鱉蟲具有很好的抗凝溶栓鎮痛作用,炮制品水煎液對血小板聚集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又具有纖溶酶原激活物的特點和較好的鎮痛作用。
研究表明土鱉蟲可能具有延緩多囊腎病發生與發展的治療作用。 多囊腎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氣滯是其發生的重要病機特點,祖國醫學根據其病機特點,臨床多以扶正活血、消癥法治之,對改善癥狀有其獨到之處。
土鱉蟲的毒性是歷代本草或中藥學書籍都言其"有毒",本人臨床應用三十年,并未發現土鱉蟲的毒性反應,但出現十多例全身瘙癢的過敏反應,表現為鮮紅色皮損或密集小丘疹,這可能是土鱉蟲所含異性蛋白質所致,但一般停藥后1到2天即可消失,大劑量(30克以上)時會有惡心欲吐、眩暈、腹痛等癥狀。
服地鱉蟲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全身起小丘疹、自覺瘙癢, 停藥后1到2天皮疹可消失。但再服嬤萍梁,又會出現同樣皮損反應。可能是其所含的異性蛋白刺激所引起。對消化道有一定刺激性。亦有應用本品治療量致竇性心率減慢反應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