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句話,那就是“是藥三分毒”,我們在用藥之前一定要事先弄明白這種藥的副作用,知道這種藥物對人體的傷害,這樣子才能盡量避免藥物在治病的同時對我們的身體產生的影響;藥書中記載中的烏藥有毒嗎?烏藥樹皮灰褐色,根有紡錘狀或結節狀膨脹,外面棕黃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細皺紋,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涼感;用于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藥用價值高。
功效主治
烏藥具有較為廣泛的藥理活性,主要如下:
1、揮發油的興奮作用:內服時,有興奮大腦皮質的作用,并有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循環,升高血壓及發汗的作用。局部外用使局部血管擴張,血循環加速,緩和肌肉痙攣性疼痛。
2、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3、對消化道的影響:有報導烏藥對胃腸平滑肌有雙重作用,此外,烏藥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4、止血作用:體外實驗證明,烏藥干粉能明顯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促進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5、其它作用:用烏藥長期喂大鼠,可使體重增加,并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龍腦可發汗、興奮、鎮痙、驅蟲等。
經典方劑
1、天臺烏藥散(《醫學發明》),行氣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睪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
2、暖肝煎(《景岳全書》),用于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
3、四磨湯(《濟生方》),行氣降逆,寬胸散結,治七情所傷,肝氣郁結所致胸膈煩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4、烏藥順氣散(《赤水玄珠》),行氣寬胸,治七情憂思所致的脹滿痞塞之證。
5、排氣飲(《沈氏尊生方》),行氣消滯,治產后逆氣,食滯脹痛。
6、縮泉丸(《婦人良方》),溫腎祛寒,縮尿止遺,主治下元虛冷,小便頻數,小兒遺尿。
7、五磨飲子(《醫方集解》),順氣行滯。
8、六磨湯(《證治準繩》),順氣行滯,調理肝脾,通便導滯,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氣郁結導致大便秘結,欲便不得,噯氣頻作胸脅痞滿,腹中脹痛,納食減小。
9、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祛瘀軟堅,兼調脾胃,治氣血凝結,脈絡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積塊,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納減乏力,時有寒熱,月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