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名字以為是冬瓜子;再一看,有細微差別;仔細一看,還真不是同一種;它是冬葵子,又名葵子、葵菜子,為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的成熟種子;夏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曬干,生用,搗碎入藥;目前市場上多以苘麻子代替冬葵子,這是個誤區;二者雖然均可藥用,但其主治功效各不相同,一起看下冬葵子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冬葵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菜蔬,又蘄菜、滑菜等。今人多不識葵,是因為葵早已退出了餐桌,野生野長了。不像古代之葵極其普遍,是一種大眾化的蔬菜。家家種植,人人皆食。準確地說,葵菜是在明代以后退出了日常生活,告別了餐桌。《黃帝內經》把葵列為古人食用的五菜之首。
葵除作菜蔬外,還有它的藥用價值。子葉花根均可入藥,特別是它的籽粒,俗稱冬葵子。其花含有粘液及色素,種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質。利小便,治消渴,解毒,消炎,治瘡腫。冬葵子甘寒滑利,既能利水通淋,又能下乳、潤腸,二便不利者均宜。
《綱目》記載:“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人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如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采,正月復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但是,服用冬葵子是需注意,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