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食物,也是藥材;它長在水里,像極了大蒜;如果你長在南方,我猜想你對它定是熟悉不過了;它是慈菇,又叫茨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田里,葉子像箭頭,開白花,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可以吃;主治百毒,產后血瘀,攻心欲死,難產胎盤不出,搗汁服;但不可多食,可發虛熱及腸脹痛,痔漏等癥,致白帶多,長瘡癤;看了這些,你知道慈菇的功效與作用了嗎?
慈菇球莖,味甘、澀、性微溫,入肺、心經;可斂肺,止咳,止血,實腸;主治痰核瘰疬、腫塊瘡癤、肺熱咳嗽、喘促氣憋、心悸心慌、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癥。慈菇不僅可作蔬菜,而且還有藥用功能,鮮慈菇切碎,加上適量的冰糖和豆油煎煮,臨睡前服用可治療肺結核引起的咳血。另外,將慈菇搗爛與生姜汁調勻,涂敷于皮膚腫痛處,有消炎、退腫、止痛之效。
慈姑含有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有防癌抗癌腫、解毒消癰作用,常用來防治腫瘤。中醫認為,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腫,利尿,用來治療各種無名腫毒、毒蛇咬傷。慈姑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同時慈姑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熱、潤肺止咳的作用。
做茨菰是新海派菜的一種,烹飪方法主要有炒、燒湯和紅燒三種。去皮后的茨菰來非常粉嫩潤滑,間或有微微的苦味。炒的茨菰酥脆可口,而茨菰湯可以讓人唇齒留香。但是千萬不要嘗試用素菜去做,這主要是因為茨菰和肉菜一起做的時候會吸進一些油脂,這樣能中和茨菰本身的苦澀味道。而和素菜一起做的話,茨菰也會吸收其他蔬菜自帶的菜味和苦味,從而變得異常苦澀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