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苦豆子,是一種類似我們少數民族的一種中藥材,近來中藥在受到關注的同時,它也受到了一定的開發和保護,苦豆子,異名布亞(維名),是寧夏的重要藥用植物資源和自然植被組成部分,野生資源分布面積廣,蘊藏量大,種群優勢突出,由于其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生態功能,苦豆子資源的合理保護與開發利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寧夏回族自治區已將苦豆子列入重點保護的六大地道藥材之一,那么,苦豆子種植效益怎么樣呢?
苦豆子種子成熟期與雨熱同季,種子含有親水膠體能粘附土壤,在濕沙土中很快發芽生長,形成秋季苗,莢果很輕可隨風滾動或漂流,故分布較廣。
苦豆子適合生長于荒漠、半荒漠區內較潮濕的地段,如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的低濕處,地下水位較高的低濕地、湖盆沙地、綠洲邊緣及農區的溝旁和田邊地頭。苦豆子不僅是優良的固沙植物與可利用牧草,還是重要的藥用植物資源,用途廣泛,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價值極高。
經國家科技部批準,寧夏回族自治區已列入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劃,并于2001年正式牌《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寧夏)中藥材基地》,寧夏已成為中國第二個國家級藥材基地,明確項目建任務及規模:建立100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1萬畝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建立3萬畝種子種苗基地,建立300萬畝圍欄補植撫育基地。
項目啟動后,已在苦豆子資源產區工程圍欄天然苦豆子草場合57.3萬畝,并開展了撫育更新補播措施。寧夏紫荊花藥材基地聯合區內科研單位,在鹽池縣產區還通過人工種植,引種觀察,種質資源遴選、病蚓害控防等試驗研究手段,提高苦豆子資源的最大持續產量,以保護生態環境和野生藥材資源為主,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