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界的植物千千萬萬,我想很多大家都叫不出名字來的植物會時不時出現在我們眼前,今天我來大家一起來了解一種植物,馬兜鈴科,它是被子植物門馬兜鈴目下的一個科,該科多屬草質或木質藤本、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較少物種為喬木,該科共有2亞科4族12屬約600種,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馬兜鈴科植物中國產4屬71種6變種4變型,除中國華北和西北干旱地區外,中國各地均有分布,其中馬蹄香屬為我國特有屬。
該科大多數種類如細辛、金耳環、杜衡、馬兜鈴、廣防己、馬蹄香等均為常用的中藥。馬兜鈴屬植物含有馬兜鈴酸、馬兜鈴酮、馬兜鈴堿等成分,古代用于分娩鎮痛和抗癌。此外,尚有青木香酸、季銨生物堿、木蘭堿和輪環藤堿等,其中有些成分有降血壓作用。細辛屬多數種類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酸、黃樟油腦、細辛酮等,用于香料制造和作防腐藥,另外還有沈香酸、大屯細辛酮以及有強心作用的生物堿。該科植物中也有用作盆栽及棚架的觀賞植物。
馬兜鈴科的植物有幾百種,它們普遍含有馬兜鈴酸,其中有幾十種被用于做中藥。吃含馬兜鈴酸草藥的人群最大的當然是在中國大陸和臺灣。1995年臺灣建立了醫保系統,幾乎所有的臺灣人都可以報銷醫藥費,包括中藥費。通過分析臺灣醫保報銷數據庫,就可以知道有多少臺灣人曾經吃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結果十分驚人:在1997~2003年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臺灣人曾經吃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
只要曾經服用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哪怕只服用過一次,腎臟就會有不可逆轉的永久損傷,患腎病和上尿路上皮癌的概率就比一般人高。服用的次數越多,對腎臟的損傷就越大,最終導致尿毒癥和癌癥。臺灣有12%的人患有慢性腎病,發病率居世界首位,臺灣醫學界認為其主要因素就是服用含馬兜鈴酸的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