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字、中醫學現在已經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很多國家外國友人受此吸引來到中國學習,小編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下蓽茇,重要蓽茇是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產于廣東、云南等地,9~10月間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生用;性味辛、熱,歸胃、大腸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效;主要應用于胃寒腹痛,嘔吐,呃逆,泄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止痛,降胃氣,止嘔呃;不過,蓽茇拼音具體拼法你知道嗎?
【拼音】Bì Bá
【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
【別名】蓽拔、鼠尾
常與干姜、厚樸、附子等配伍,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泄瀉等,如蓽茇丸(《圣濟總錄》);與白術、干姜、肉豆蔻等同用,可治脾胃虛寒之腹痛冷瀉,如蓽茇散(《圣濟總錄》)。
此外,以本品配胡椒研末,填塞齲齒孔中,可治齲齒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g;外用適量。
古籍摘要
《本草綱目》:“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散浮熱也。”
《本草便讀》:“蓽茇,大辛大熱,味類胡椒,入胃與大腸,陽明藥也。溫中散寒,破滯氣,開郁結,下氣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熱,凡一切牙痛、頭風、吞酸等癥,屬于陽明濕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果實含胡椒堿,棕櫚酸,四氫胡椒酸,揮發油等。
藥理作用:本品揮發油非皂化物能降低動物外源性及內源性總膽固醇;揮發油能對抗多種條件所致的缺氧及心肌缺血;糾正動物實驗性心律失常;并有鎮靜、鎮痛、解熱等作用。
臨床研究:蓽茇5g,高良姜3g,川椒25g,生川、草烏各0.5g,洋金花0.2g,75%乙醇100ml浸泡一周后,加入樟腦2g,密封備用。抹齒周圍,治療牙痛200例,一分鐘內止痛(中原醫刊,1983,6:22);蓽茇、良姜、檀香、細辛、冰片、元胡(比例3:0.5:1.5:0.3:1.5:1),制氣霧劑,用治心絞痛急忙性發作20例共367例次,5分鐘內緩解占77.4%(新醫藥學雜志,1973,10:14)。蓽撥、木鱉子、藿香、冰片,按5:5:3:1比例制成散劑,搐于鼻中,治療三叉神經痛62例,總有效率為91.9%(中醫雜志,1994,1:35);另有用蓽茇治療乳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