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一般就是指的牙齒,那么大家聽說過龍齒或者紫貝齒嗎,知道它們是什么東西嗎,有什么用處呢?龍齒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三趾馬、犀牛類等的牙齒的化石,具有鎮驚安神、清熱除煩的功效,紫貝齒,平肝息風藥貝殼長卵形或卵形,前后兩端均凹入呈現口狀,表面全為琺瑯質,具光澤,背面呈褐色、紫紅色、淡褐色、黃褐色或者灰藍色不等,具條紋或圖案;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紫貝齒和龍齒。
龍齒,呈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完整者可分為犬齒及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較細或稍彎曲;長約7cm,直徑0.8-3.5cm,先端斷面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略彎曲,一端較細,長2-20cm,直徑1-9cm,有深淺不同的溝棱。表面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習稱"青龍齒";為白色或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具棕黃色條紋及斑點,有的表面呈有光澤的琺瑯質(年限淺)。
質堅硬,斷面常分為兩層,層間有空隙,有時間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濕力。無臭,無味。以體完整、吸水力強者為佳。龍齒墩(俗稱牙床) 為不規則方形,長約7cm。表面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龍齒脫落處有明顯痕跡。質堅硬,斷面粗糙,亦有吸濕力。以吸濕力強者為佳,但比龍齒質次。
紫貝齒別名紫貝、文貝、紫貝子、南蛇牙齒、狗支螺。貝殼長卵圓形,殼質堅固,一般殼長7.5厘米,寬4.2厘米,高3.4厘米,大者可長8厘米。殼塔和螺旋部幾乎完全被琺瑯質所遮蓋。背部膨圓,兩側下部漸收縮,邊緣稍厚。殼表光亮細滑,褐色或淺褐色,具縱橫交錨、不甚規則的棕褐色斷續條紋及許多星狀花紋,初看形似阿拉伯文。
背線明顯,不具斑紋,背部隱約可見褐色或灰藍色的橫帶,這種色帶在幼體時甚明顯,兩側綠灰褐色,其上有紫褐色斑點,且延伸至基部。殼口狹長,微曲,前端稍寬,兩唇齒各約32枚,呈紫褐色。殼內面為淡紫色。前后水管溝短。
龍齒主治: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紫貝齒性味和功用是咸,平。歸肝經。清心安神,平肝明目。用于驚悸,心煩不眠,目赤眩暈,斑疹。常用量6~12克。功用是歸肝經。清心安神,平肝明目。用于驚悸,心煩不眠,目赤眩暈,斑疹。常用量6~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