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一般人都對它不怎么熟悉,當然不熟悉也僅僅是對這個名字不怎么熟悉而已,生活在南方的人肯定都是見過這種植物的,刺蒺藜別名蒺藜,一年生草本,生于荒丘和田邊,分布于全國各地,果皮堅硬,木質,內含種子3至4粒,種子卵圓形,稍扁,有油性,氣微,味苦,以果粒均勻、飽滿堅實、色灰白者為佳,下面我們再來講一下刺蒺藜的功效吧。
目前臨床主要是將蒺藜子作為疏肝祛風、利水明目藥使用。藥理研究結果表明,白蒺藜有降壓作用,并有利尿功能;臨床也證實,白蒺藜對腹水及水腫病人有效。其所含哈爾滿堿對皮層及其運動中樞、脊髓有興奮作用。它還有抗膽堿脂酶的作用,使組織對乙酰膽堿的敏感度增加。近來有人發現,白蒺藜有抗食欲活性和精神健康活性。因為白蒺藜有抗食欲作用,故應有減肥效果。消除肥胖、保持精神情緒的健康,與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壽是有密切關系的。以此來看,長服蒺藜子是確有可能使人達到“身輕長生”目的的。
刺蒺藜食療作用:刺蒺藜味辛、苦,性平;歸肺、肝腎經;體輕宣散,可升可降;具有平肝明目,疏肝解郁,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胸脅不舒,乳房脹痛,產后乳難,經閉,風疹瘙癢,白癜風,瘰疬惡瘡。
刺蒺藜做法指導: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者可與天麻、鉤藤、石決明等同用,以平肝潛陽熄風。肝氣郁結,胸脅或乳房脹痛者,可與香附、郁金、青皮、瓜蔞等配伍,以疏肝理氣止痛。風疹瘙癢屬風邪偏盛者,多與荊芥、防風、羌活等配伍, 以祛風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