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初次看到這個詞語的時候,我還以為這是個錯別字或者這是陳皮的別稱,但是在仔細查閱資料后,我發現再一次的錯了,秦皮就是秦皮,陳皮就是陳皮,它們之間并沒有任何一點兒的聯系;秦皮是木犀科樹木的皮煉制而成,而陳皮是蕓香科的果實的皮;既然大家現在明白了秦皮這味中藥材,我就向大家再來介紹秦皮的作用以及它的功效。
秦皮的作用:1、治熱痢下露者: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2、治慢性細菌性痢疾:秦皮四錢,生地榆、椿皮各三錢。水煎服。3、治腹瀉:秦皮三錢。水煎加糖,分服。4、治赤眼及眼睛上瘡:秦皮一大兩。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點下碧汁,仰臥點所患眼中,仍先從大眥中滿跟著,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飯間,即側臥瀝卻熱汁,每日十度以上著,不過兩日瘥。忌酢、蘿卜。
秦皮的功效為清熱燥濕,平喘止咳,明目。治細菌性痢疾,腸炎,白帶,慢性氣管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牛皮癬。1、《本經》: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2、《別錄》: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3、《藥性論》:主明目,去肝中久熱,兩目赤腫疼痛,風淚不止,治小兒身熱:作湯浴。4、《日華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兒熱驚,皮膚風痹,退熱。1、《本經》:苦,微寒。2、《別錄》:大寒,無毒。3、《藥性論》:平。4、《綱目》:氣寒,味苦,性澀。歸經,入肝、膽經。1、《綱目》:厥陰肝、少陽膽經。2、《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腎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