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這種藥材我們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在很多中成藥物中都含有柴胡的成分,尤其是一些治療感冒的藥物中,感冒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出現;柴胡治療感冒的效果就非常的不錯,除了柴胡這種藥材以外,還有一種叫做銀柴胡的藥材,那么柴胡和銀柴胡的區別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銀柴胡,別名銀胡,山菜根,山馬踏菜根,牛肚根,沙參兒,白根子,土參,絲石竹,霞草,歐石頭花等,為石竹科繁縷屬植物銀柴胡的根,主產于西北部、內蒙古等地,原植物生長于干燥草原及山坡石縫中,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忌水浸,以沙質土壤最易生長。
味甘、性微寒、歸肝、胃經。功效退虛熱、清干熱。臨床用名銀柴胡。
性味歸經:甘苦,涼①《本經逢原》:“甘,微寒,無毒。”②《醫林纂要》:“苦,寒本經逢原。”③《陜西中草藥》:“味甘微苦,性涼。”入肝、胃經。①《本經逢原》:“行足陽明、少陰。”②《本草便讀》:“入肝、膽。”
炮制方法:銀柴胡:揀去雜質,去蘆,用水洗凈,稍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鱉血銀柴胡:取銀柴胡片,置大盆內,淋人用溫水少許稀釋的鱉血,拌勻,悶潤,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每銀柴胡100斤,用活鱉200個取血)
柴胡
清虛熱中藥,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柴胡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本草圖經》載:“(柴胡)今關、陜、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
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