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這不僅僅是指那些農作物,這也是說明了漫山遍野的大千萬物來說的;秋天到來的時候,有一種大紅色的小果子總是能夠尤其的引人注意,那就是茱萸了;初識茱萸還是在一首詩中,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望遠,遍插茱萸少一人,懷抱了滿滿的思念與感傷,山茱萸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用途,只不過有時候需要經過處理,一起學習山茱萸炮制的過程手法如何?
山茱萸為落葉喬木,枝黑褐色,葉對生、狹卵形,早春開黃花、呈傘狀花序。秋果熟、如瑪瑙、色紅艷。古有取茱萸縫袋盛之、佩身祛邪辟惡之說。山茱萸適宜溫暖濕潤氣候,具有耐陰、喜光、怕濕的特性。平均海拔在600-1000米之間,可謂山茱萸的最佳生長區。山茱萸是休眠期很短的一個樹種,同迎春一樣,先花后葉。山茱萸花蕾于秋果成熟時已分化成熟,俏立寒風,只待開放。奇妙的是,花蕾能耐零下三十度的低溫,而一旦綻放,花蕊卻十分嬌貴,冰點以下低溫足以對其造成傷害。山茱萸一般在陽歷2-4月,農歷正月至3月開花,花期約45天,來春的寒流和桃花雪是山茱萸花蕊的致命之害。
山茱萸產地加工主要是去核和干燥。去核方法有3種:水煮、蒸法、烘法。整體山茱萸加工分為采摘、水煮、機制、烘干等四道加工程序,同時,水煮和烘干多用木柴。由于產區食用菌的發展,產區勞動力的日工值越來越高,及勞動力外出打工,使得山萸肉的生產成本也隨之越來越高。而且近幾年主產地河南西峽一帶農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與山萸肉相比,種植食用菌產值高(畝產值在萬元以上),采摘加工方便,深受農民喜愛,同時食用菌和山茱萸的采摘時間重疊,其成熟采摘期間,適逢香菇采收旺季,相比較之下,山萸肉的價格決定了其采收力度和數量。
山茱萸,別名藥棗、萸肉、棗皮。屬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主產于浙江。分布于安徽、陜西、河南、山東、四川等省。伏牛山區、天日山區和秦嶺分布較集中。垂直分布范圍250~1300米,但以海拔600~900米之間的生長發育最好。果肉內含有16種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皂甙原糖、多糖、蘋果酸、酒石酸、酚類、樹脂、鞣質和維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澀,具有滋補、健胃、利尿、補肝腎,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血壓高、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月經過多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