麩炒是什么其實很多人都是不清楚的,在生活中麩字也不是經常的可以出現在人們的視眼,那么究竟什么是麩炒呢,今天我們要來看看麩炒枳殼,那么什么是枳殼呢?這些都是接下來我們要來講講的了,麩炒其實是一種制作中藥的方式,枳殼呢就是一種中藥的名字了,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麩炒枳殼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吧。
枳殼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枳殼性苦、辛、酸、溫,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病癥。
《雷公炮炙論》:“以麩炒過,待麩焦黑,遂出,用布拭上焦黑,然后單搗如粉用。”《圣惠方》:“去瓤,麩炒微黃。”《局方》:“以麩炒焦,候香熟為度。”《綱目》:“陳久年深者為佳,并去穰核,以小麥麩炒至麩焦,去麩用。”《增補萬病回春》:“水浸軟去穰,切,麩炒。”《證治準繩》:“水浸潤,去穰,銼片,麩炒微黃……”《醫宗粹言》:“消食去積滯用麩炒,不爾氣剛,恐傷元氣。”現行,取麩皮撒入熱鍋內,用中火加熱,候冒煙時,加入凈枳殼片,迅速拌炒至深黃色,麩皮呈焦黃色時,取出,篩去焦麩皮,放涼。每枳殼100kg,用麩皮10kg。麩炒后緩和其辛燥之性,多用于和胃消脹。
麩炒枳殼功效與作用
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藥性論》:治遍身風疹,肌中如麻豆惡癢,主腸風痔疾,心腹結氣,兩脅脹虛,關膈擁塞。《日華子本草》:健脾開胃,調五臟,下氣,止嘔逆,消痰。治反胃,霍亂瀉痢,消食,破癥結痃癖,五膈氣,除風明目及肺氣水腫,利大小腸,皮膚癢。痔腫可炙熨。
《開寶本草》:主風癢麻痹,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珍珠囊》:破氣,泄肺中不利之氣。《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綱目》:治里急后重。《現代實用中藥》:治咳嗽,水腫,便秘,子宮下垂,脫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