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青風藤是防己科植物的莖收割曬干后的切片,與清風藤科的清風藤是有很大區別的,兩者是不同中藥,秋冬季節人們就會開始采收青風藤,再曬干,就可以使用了,那么對于青風藤有哪些功效作用,每次的用量是多少大家了解嗎,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的文章將給大家介紹介紹青風藤的功效與用量。
青風藤簡介
青風藤,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青藤和毛青藤的干燥藤莖。別名大風藤、吹風散、青藤、尋風藤、清風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青藤堿,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長段,曬干。《本草綱目》: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
青風藤的功效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利尿消腫。主治風濕痹痛,歷節風,鶴膝風,心胃氣痛,水腫,腳氣,癰腫惡瘡,皮膚癢疹。
《綱目》:“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藥酒中用。”
《藥性考》:“濕痹骨痛,腳腿轉筋,鶴膝風痿,麻木膚疼,熬膏浸酒,治風有靈。”
《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本品有祛風行水,瀉下焦血分濕熱的功能,主作利尿劑,用治水腫,風腫,腳氣濕腫,風濕關節疼痛,癰腫惡瘡等癥。”
《甘肅中草藥手冊》:“祛風濕,治勞傷,止痛,利尿。主治風濕骨痛,勞傷骨痛,感冒,咳嗽,胃氣疼痛,皮膚癢疹,水腫等癥。”
青風藤的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或熬膏。外用:適量,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內服可出現瘙癢皮疹、頭昏頭痛、皮膚發紅、腹痛、畏寒發熱、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等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