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子宮內膜異位癥很多女性不是很了解,這種疾病是有典型的癥狀的,而痛經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癥狀,因此很多女性出現痛經時可不要大意,要注意及時到醫院檢查一下,如果是就要抓緊治療了。
痛經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灶,受到周期性激素的影響,而出現月經期的改變、使異位的子宮內膜增生、出血,局部的病灶擴張刺激局部的神經組織,而導致疼痛的發生。
痛經的時間,有著獨特的特殊性。其疼痛在每月的固定時間出現。這種疼痛與月經有著密切的關系。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期開始,即在月經正式來潮的前1—2天,病人開始有腹脹、腹部不適及腹部隱痛的感覺,這是異位內膜增生所致的。當月經正式來潮后,疼痛則明顯加重。除腹部不適的癥狀加重外,還會出現腰痛,腰骶部連及肛周、會陰等部出現放射狀疼痛,甚至波及大腿根部,這種疼痛的輕重程度與病變時間成正比,發病時間越長,痛經癥狀則越重,這是異位的子宮內膜由增生期發展到分泌期的改變,即出血:局部病灶內因出血而腫脹,擴張,出血積留在病灶內,無法排出,而形成了一個個的小積血囊,這時病人的疼痛往往達到了最嚴重的程度,病人因痛經而無法正常生活,每到這時只能靠止痛藥來止痛,服用的IL痛藥,在逐漸升級,甚至有人在痛經時服用“杜冷丁”,但止痛往往只是幾個小時,當藥物作用過后,痛經依舊難忍:特殊病人,在痛經的同時,還會伴有惡心、嘔吐或腹瀉等。痛經的時間,少則2—3天,多則5—6天。當月經期過后,病灶內的出血停止,病人的疼痛即開始減輕、緩解,這時病灶內的積血,再被慢慢地吸收,腫脹逐漸消退,局部的刺激癥狀消失,疼痛也漸漸停止。
痛經,每月如此循環著,每月定期發生著上述的改變,如果是子宮內膜彌漫性異位在子宮肌層,在一次次的痛經后,宮體便開始逐漸地增大,因為積留在病灶內的血液,除液體成分能被逐漸吸收外,其蛋白組織則無法吸收,所以,已增大的子宮,是不可能再恢復原來的大小。一次次的痛經,子宮一次次的增大,使子宮的壁問組織開始增厚、變硬、彈性減弱,這時在超聲下,可見到子宮肌層病變區域回聲粗糙,不均,與正常肌組織無明顯的界限區分,這時的組織病理改變,即形成了子宮腺肌病。
如果是子宮內膜較局限的異位在子宮肌層的某個部位,那么經過一次次的痛經后,其發生的改變不是整個子宮體的改變,而是子宮局部的改變。痛經期的病灶部位使子宮局部增大,局部的組織變厚、變硬、失去彈性,這時在超聲下可見到:子宮局部回聲明顯增粗、不均、強弱回聲混合,交雜無序,其邊界無明顯界限與正常組織區分,這時的組織病理改變,即形成了子宮腺肌瘤。
上面內容介紹了: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典型癥狀,可見女性出現痛經的情況不要忍忍算了,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看看,如果是子宮內膜異位癥造成的痛經,就要趕緊治療了,另外女性遇到這種病不要拖,要及時治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