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凡是各種原因如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輻射等,都能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稱為白內障,此時光線被混濁晶狀體阻擾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就不能看清物體。世界衛生組織從群體防盲、治盲角度出發,對晶狀體發生變性和混濁,變為不透明,以至影響視力,而矯正視力在0。7或以下者,才歸入白內障診斷范圍。
藥物治療
白內障的藥物治療主要有兩條途徑:利用藥物溶解白內障或利用藥物控制白內障的發生和發展。
近年來白內障藥物防治研究已取得一些進展,例如醛糖還原抑制劑能阻斷晶體內葡萄糖、半乳糖轉化為多元醇,為防治糖性白內障提供了新的途徑。
目前國內外在臨床上應用的抗白內障藥物有多種,從理論上出發試圖防止晶體蛋白變性而達到治療目的,但迄今未見有嚴格的臨床對照研究報導,其療效尚未得到認可。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手段。手術基本方式是摘除混濁的晶體。
白內障手術的目的主要是增視;消除因白內障誘發的病變如晶體過敏性葡萄膜炎,晶體溶解性青光眼;為治療其他眼病如眼底病提供清晰的屈光介質。
白內障手術的術前檢查和適應癥
白內障術式的選擇應根據病人的全身情況,眼部情況和技術,設備條件而定。術前要做全身檢查。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應先控制病情后再作手術;有條件時可在術中心電監護,以保證手術的安全。對有糖尿病的病人,應先控制血糖,術前應用抗菌素以防感染。在全身或局部有急慢性炎癥病變時應先予治療。對于同時有眼部疾患者應慎重決定手術時機。方式或次序。例如,有慢性淚囊炎者應先行鼻腔淚囊吻合術或淚囊摘除術,對于有青光眼者可考慮作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
術前眼部檢查應包括視功能(光覺。光定位。色覺)。眼的常規裂隙燈檢查。眼壓測定。對可疑有眼底病變,可作視電生理檢查、眼的B超檢查、黃斑功能檢查等。對于曾做過眼手術者根據需要可做角膜內皮細胞計數測定。
術前可根據以上檢查,大致評價待手術眼的條件,估計術后視功能恢復情況,并為術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危險因素做好準備。
白內障手術時機沒有特別的規定。以往認為白內障成熟后方可手術,但隨著手術技術的發展,未成熟白內障亦可手術治療。對于那些視力要求高的核性白內障病人,視力在0.3或0.5以上也可安排手術。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