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與結果:
孩子讓父母憂心、煩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將憂心話語變通說可是一門學問。因為,說得好能使孩子改變壞習慣,得到好心境;說得不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變成孩子的心病。
策略
如果孩子成績下滑了,你應該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和孩子交談,讓他明白你的憂心與關心,而不是責罵和訓斥。如果是小霸王,你可以讓他試著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觸到友誼和分享換來更多的東西和快樂,自然會改掉這個陋習。對于一些不適合直接同孩子當面說的話題,可采取留紙條、寫信、向孩子推薦一篇文章、一本好書等方式進行溝通。總之,父母間接式的變通做法,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
談話方式隨孩子成長變化
伴隨孩子的成長,父母與孩子之間談話的內容及交流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從中也可以看到兩代人之間心理距離的變化。譬如:
孩子在襁褓之中,父母不時動情地自說自話,心中充滿無限憐愛,此時,父母的心態是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
到了孩子已能滿處亂跑時,大多數父母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職場,由于工作、家庭的雙重壓力,父母便期望孩子能少給自己添些麻煩。在這一階段,有些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的態度、語氣,會因自己情緒的不同而變化:心情好時與孩子講話較溫和;情緒差時,會因一些小事責備、訓斥孩子;此階段父母與孩子交流時,對孩子的接納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學校,父母更多的是關心他學習成績的好壞,對他接納的程度也常以成績為標準。父母最愛問孩子:有沒有聽老師的話?考試多少分?老師喜不喜歡你? 孩子的學習成績常是父母態度的晴雨表。父母與孩子的對話,已然是兩個成年人的對話方式。
從回顧父母與孩子談話方式的變化過程,不知你是否悟出了什么?諸多父母與孩子溝通不良的個案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在對他說話時,比較多地從應該對孩子說什么角度出發,而很少考慮怎樣說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視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知識容量、心理特點、生活經驗以及社會背景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并且是處在一個日益發展的動態過程中。如果父母對孩子說話的內容、方式,不能與孩子的變化相吻合,結果只能是父母的話孩子越來越不聽,或者聽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是有選擇性的,并非所有正確的、應該實施的教育內容都會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樂于接受的內容和方式。因此,父母有必要研究怎樣同孩子說話。
和孩子溝通的9個秘訣
1、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父母是否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2、和孩子密切相處,從他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3、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在和孩子說話時,仔細地把他的話聽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場。
4、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父母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孩子,適時地給予親情慰藉,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了解孩子的發展,不要盡說些他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他達不到的要求,讓他覺得辛苦,壓力大。
6、認真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7、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傻”、“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責備、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語氣說話。
8、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發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引孩子。
9、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親子對話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車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