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口腔潰瘍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 孫正 主任醫師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一種常見的發生于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病癥,黏膜上皮全層破壞所形成的病損叫潰瘍;臨床上并沒有口腔潰瘍的概念,所以把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創傷性潰瘍、癌性潰瘍、結合性潰瘍等一組疾病統稱為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多見于唇內側、舌頭、舌腹、頰黏膜、前庭溝、軟腭等部位,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質化層或角化較差。舌頭潰瘍指發生于舌頭、舌腹部位的口腔潰瘍。口腔潰瘍發作時疼痛劇烈,局部灼痛明顯,嚴重者還會影響飲食、說話,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可并發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惡心、乏力、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其中常見的潰瘍叫復發性阿弗他潰瘍,人群中發病率大約有10%-30%且反復發作。創傷性潰瘍由于創傷因素引起的自傷性潰瘍其特點是慢性、深大的潰瘍。周圍會有炎性增生反應,比如:黏膜水腫、發白等,潰瘍的大小、部位、深淺都與刺激物相切合。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