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口腔潰瘍
-
參與醫生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張雷 主任醫師

口腔潰瘍也被稱為口瘡,是指發生在口腔內,唇、舌、上腭、頰黏膜上的橢圓型的或者圓形的疼痛潰瘍點。口腔潰瘍的潰瘍面可以中間凹陷,呈黃白色,周圍充血、紅腫,有明顯的疼痛感。口腔潰瘍是一種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的疾病,在中國的發病率很高。最近的調查顯示10%-25%的中國人群中,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潰瘍的好發年齡是10歲-30歲,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口腔潰瘍的預后較好,大多數患者在1-2周后能自愈。口腔潰瘍的病因十分復雜,多種因素都與口腔潰瘍的發病有明確關系,包括已知的遺傳因素、飲食因素、免疫學的因素、創傷因素、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口腔潰瘍經常會反復發作,口腔潰瘍帶來的疼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口腔潰瘍本身有明確的周期性、自限性以及反復發作的特點。口腔潰瘍在治療方面,主要是以局部消炎、緩解疼痛、促進潰瘍愈合為主要的原則和目的。可通過局部用藥,比如加強漱口、局部用一些潰瘍膏、潰瘍的貼膜。還可進行全身的用藥,如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有些必要的藥物治療;此外,也可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比如通過加強口腔衛生、去除口腔內的不良刺激,如殘根、殘冠。通過上述措施,可減輕或者減少潰瘍反復發作,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但到目前為止口腔潰瘍想完全根治很困難,治療或處理的基本目的是在于預防口腔潰瘍的發作,或減輕或減少口腔潰瘍的發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