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小兒腸炎的癥狀及治療
- 小兒腸炎的癥狀及治療
-
參與醫生
三亞市婦幼保健院 陳艷霞 副主任醫師

小兒腸炎是一種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以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呈稀水樣便、糊狀便、黏液便、濃血便等為特征的一組臨床消化道綜合征。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非感染因素包括癥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等。治療原則總的來說,就是預防和糾正脫水、飲食調整,及對癥治療和合理用藥。具體如下:
1、預防和糾正脫水的治療:對于輕到中度脫水,無嘔吐的寶寶,可給予口服補液鹽。現在口服補液鹽都推薦口服補液鹽Ⅲ,每包沖250ml溫開水,6個月以內的寶寶每次50ml,6個月以上到2周歲的孩子每次50-100ml,便一次就喝一次,不定時間、不定次數隨便吃。重度脫水就比較復雜,重度脫水應給予靜脈補液的治療。首選2:1等張含鈉液,每公斤體重20ml,半小時到一小時內靜脈注射,進行擴容。如果循環不改善,可以再擴容一次,擴容后根據脫水的性質,選擇相應的張力溶液,按照80ml每公斤體重,繼續靜脈補給。先補充3/2量,然后在補液過程中每1-2小時評估一次脫水情況,適當進行調整。一旦患者病情好轉,可以改為口服,即選擇口服補液鹽;
2、電解質紊亂的治療:如果有低鉀、低鈣,我們要及時給予補鉀、補鈣。補鉀的原則是6小時以內有尿,就可以補鉀。低鈣時就給予補鈣;
3、對癥治療:第一是腸黏膜保護劑的治療,一般可選擇蒙脫石。第二是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第三是給予益生菌;
4、飲食調整:原則上無嘔吐的患兒不需要禁食;
5、針對于細菌或病毒選擇合理的用藥,一般病毒感染,我們不主張用抗病毒藥物。因為腸炎病程5-7天,自己通過調理,疾病就可以痊愈,但針對細菌感染,即細菌性腹瀉可適當合理應用抗生素。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