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小兒腸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 小兒腸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
參與醫生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熊之焰 主任醫師

小兒腸炎,又稱為小兒感染性腹瀉,一般是由于微生物感染而導致小腸及結腸的炎癥。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有:病毒、細菌、原蟲、真菌或者寄生蟲。其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度時,大便次數5-8次,有輕微發熱,無脫水癥狀。中度時大便次數超過10次,大便為水樣泥狀,細菌性,并帶有黏液膿血,俗稱痢疾,有脫水現象。重度一般大便在15次以上,水樣大便噴射而出,有重度脫水現象,可出現皮膚干燥、眼球凹陷、眼圈發黑、小便減少、口渴不安。主要的治療方法如下:
1、飲食療法:應強調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補充疾病消耗,但應根據個體進行合理調整。母乳喂養者繼續母乳喂養,人工喂養時可喂米湯或者其它代乳品。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
2、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輕中度的脫水,如果無嚴重嘔吐,可口服補液鹽。當出現嚴重嘔吐、腹瀉,甚至脫水癥狀時,要及時送往醫院進行專業治療;
3、藥物治療:病毒以及非侵襲性的細菌所致的腸炎,可不使用抗生素,中毒癥狀明顯,特別是新生兒、嬰幼兒、嚴重患兒可使用抗生素,對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腸炎,抗生素并無效果。寄生蟲感染所致的腸炎,需使用抗寄生蟲藥物,可酌情選用胃腸道黏膜保護劑及微生態療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