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介入治療法是什么
- 介入治療法是什么
-
參與醫生
湖南省胸科醫院 李秋國 副主任醫師

介入治療是介于外科和內科之間的一種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內介入。
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做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管道,在影像設備如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核磁、B超等引導下,對病灶進行局部創傷性最小的治療。
介入治療特點是創傷小、簡便、安全、有效、并發癥少,可明顯縮短住院時間。
對于需內科治療的疾病,介入治療優點在于藥物可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不僅提高病變部位的藥物濃度,還可減少藥物用量,減少藥物副作用。對于需外科治療的疾病而言,介入治療優點包括以下幾點:
1、無需開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幾毫米皮膚切口即可完成治療,表皮創傷小,外表美觀;
2、大部分患者只需要局部麻醉,從而降低麻醉風險;
3、損傷小、恢復快、效果滿意,對身體正常器官影響?。?4、治療難度大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能夠盡量把藥物局限在病變部位,從而減少對身體其它器官的損傷。部分腫瘤介入治療后效果相當于外科切除,介入治療已經成為部分疾病的最主要治療方法之一。相對于內科腫瘤化療,通過介入靶向點藥物灌注,濃度提高,藥量減少,效果翻倍,相當于傳統靜脈化療4-13倍,毒副作用少,患者易接受。
相對于外科而言,如肝臟腫瘤,傳統外科手術切口至少需要10cm,腔鏡手術也需要至少4個孔,最小孔徑為5mm,最大孔徑約有12mm,包括標本取出口。
介入治療孔徑小于2mm,消融孔徑為2mm左右,不切割斷肌肉、神經等組織,進一步達到微創,術后患者生活質量比較高。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