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唐氏篩查臨界風險原因
- 唐氏篩查臨界風險原因
-
參與醫生

唐氏篩查臨界風險原因較多,患者拿到報告的時候,需要進行孕周核算,如果孕周出現計算錯誤,在進行唐氏篩查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臨界風險報告或者出現錯誤報告,所以可能與孕周相關,但并不是所有臨界風險都因為孕周引起。唐氏綜合征的篩查多數指在懷孕中期,15周、16周左右通過女性外周血檢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測甲胎蛋白以及游離雌三醇等血液學指標,再結合孕婦自身年齡、種族,有無單胎、多胎妊娠,是否為試管嬰兒、糖尿病等諸多因素,同時帶入到大數據庫中,進行綜合風險值測算。它并不是指向性非常強的診斷學標準,僅是篩查指標。如果有唐氏綜合征或者其他染色體疾病出現漏診,后續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非常沉重的經濟以及精神上的負擔。在這種狀況下,會有很多的女性處于臨界風險值的范疇,所謂的臨界風險就是介于高危和低危之間,通過綜合比例測算,確實處于低危狀態,但是臨床上計算出來的比例中,曾經發現過唐氏綜合征或其他染色體疾病出現,而且不是少數,所以會把臨界值也界定在進一步完成產前診斷的人群中。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臨床上臨界風險并不少見,患者發現臨界風險的時候,應該按照醫生的建議完成下一步檢查以及進一步診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