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腦干的位置、結構及功能
- 腦干的位置、結構及功能
-
參與醫生
北京天壇醫院 張貴麗 副主任醫師

腦干的位置、結構及功能介紹如下:
一、腦干的位置:
腦分為端腦、間腦、腦干、小腦,4個部分,腦干是脊髓向上延伸的部分,其下端與脊髓相連,上端與間腦相接,背面與小腦相連。
二、腦干的結構:
腦干從下往上,由延髓、腦橋和中腦三部分組成。
1、延髓:居于腦的最下部,形似倒置的圓錐體,上端靠延髓腦橋溝與腦橋相接,前面的正中有正中列,將上部分割成兩個縱形的隆起,叫椎體,椎體主要由皮質脊髓束纖維構成,上端外側各有一個卵圓形的隆起,稱為橄欖,椎體與橄欖之間的溝為前外側溝,內有舌下神經根絲附著,參與舌肌運動,在橄欖的后外側溝內自上而下依次有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副神經的根絲附著,可以接受味覺和各種內臟感覺的傳入,參與調節唾液腺的分泌和內臟運動,支配咽、喉、舌肌的運動等等。
椎體的下端大部分皮質脊髓束纖維左右交叉,部分填塞了正中列,在延髓的后面,其正中有后正中溝,在后正中溝的兩側,各有兩個膨大,為薄束結節和纖束結節,在纖束結節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腦下角。
2、腦橋:位于延髓的上端,其前面寬闊膨隆稱腦橋基底部,主要由大量的橫行纖維和部分縱形纖維構成,其正中線上的縱行淺溝叫基底溝內有基底動脈,基底部向后外逐漸變窄,過渡為小腦中角,在腦橋與延髓分界的延髓腦橋溝內,從內向外還有外展神經面神經和前庭窩神經根出入,可以接受頭面部感覺、聽覺和平衡覺的傳入,支配口和面部肌肉的運動等。
腦橋的后面則與小腦上腳、小腦下腳、纖束結節和薄束結節共同形成一個菱形窩,在菱形窩的正中線上,還有一縱貫全長的正中溝,自正中溝中部向外有數條橫行纖維束,稱髓紋,他們將菱形窩分為上下兩部分。
3、中腦:是腦干與間腦相連接的部分,位于整個腦的中心,其兩側各有一粗大的縱形隆起,稱大腦角,大腦角與腦橋基底部的上緣相接,在它們的中間還有動眼神經分布,可以支配眼肌運動,并參與調節瞳孔對光反射等。在中腦的后面,則有上下兩對圓形的隆起,分別稱為上丘和下丘,合稱四疊體,在下丘腦的下方還有能控制眼肌運動的滑車神經分布,滑車神經是唯一自腦干后面出腦的腦神經。
三、腦干的功能:
腦干主要有傳導、調節及反射等功能。
1、傳導功能:腦干連接著腦的其他部分和脊髓,相當于上傳下達的中繼站,除了嗅覺、視覺以外,人體其他的各種感覺信息,比如頭面部感覺、聽覺、味覺以及各種內臟感覺,如饑餓、飽脹、窒息等信息,都需要先集中在脊髓的神經中,再上傳到腦干,腦干會將信息向上傳遞到腦部對應的中樞,進行綜合分析,腦部各個中樞經過分析后,會發出指令,并傳遞給腦干,再由腦干將指令傳遞給相應的器官;
2、調節及反射功能:腦干參與調節很多重要的活動,比如呼吸、血壓、心血管活動等。另外腦干還參與多種反射活動,如吞咽反射、嘔吐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等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