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DIC
-
參與醫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遲騁 副主任醫師

DIC全稱為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是在各種嚴重疾病的基礎上誘發的血小板或者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繼發纖溶亢進,引起廣泛的出血、血栓及微血栓,進而形成的一類并發癥。通常情況下,DIC會導致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同時伴有纖維蛋白原的下降和纖維蛋白產物、D-二聚體升高,提示患者發生嚴重的凝血紊亂。患者在早期會出現明顯的出血傾向,會出現皮膚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以及顱內的出血等。此外,患者的毛細血管內還會形成大量的微血栓,出現局部栓塞的表現,如心肌酶升高等。發生DIC之后,早期應給予患者抗凝治療,晚期主要為挽救出血,恢復凝血功能。臨床可以給患者輸注凝血酶原復合物、新鮮冰凍血漿等,從而緩解DIC的狀態。DIC常見的病因包括病理產科、重癥的感染以及血液系統疾病,如M3型白血病,具有自發性DIC傾向。因此,如果懷疑患者出現了DIC,需要進行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檢測,及時作出診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