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胃炎
-
參與醫生

胃炎是臨床非常常見的疾病,主要是指發生于胃的炎癥,通常指發生于胃黏膜的炎癥。根據胃黏膜炎癥的急性和慢性,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把胃黏膜取下來做病理檢查,如果胃黏膜里面的炎癥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往往是急性胃炎。如果做病理檢查時看見胃黏膜主要是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往往是慢性胃炎。有時會在慢性胃炎的基礎上,同時有急性胃炎的表現,可以在胃黏膜里面看到既有淋巴、單核細胞,同時又有中性粒細胞,有慢性活動性炎癥。慢性胃炎和急性胃炎臨床表現和原因不一樣。一般急性胃炎發病相對急,多數都有明確誘因,飲食不注意,吃的特別刺激、太酸、太辣、太涼,或飲酒、吸煙等飲食不良習慣會引起。化學性或機械性損傷,往往是一種急性改變。誤服化學藥品或化學制劑,有時臨床上會接診誤服農藥或誤服洗滌劑的患者,可能會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癥。臨床門診中有一半的患者都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常見,主要是讓患者感覺到不舒服,這種不舒服是主要是上腹部疼痛、不適感或肚子脹、不愛吃飯,有人可能有反酸、燒心等表現。
慢性胃炎原因比較多,可以有外來因素的侵犯,也可以是胃黏膜本身的防御功能下降。可能會導致胃黏膜出現炎癥改變,特征性改變主要是黏膜里邊的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粒細胞浸潤。根據胃黏膜本身細胞數量是否減少或炎癥細胞浸潤的到底是彌漫性浸潤還是表淺浸潤,把慢性胃炎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現在又把淺表性胃炎改了名稱,叫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所以慢性胃炎主要是指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這類胃炎還可以按照炎癥程度、浸潤炎細胞多少,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胃炎,需要有病理醫生配合和臨床醫生配合才能夠完成診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