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就補腎來說,女性比男性更重要!女性有經、孕、產、乳、帶的獨特生理特點,以腎精、陰血為用,腎精、陰血在女性體內極易耗損、缺失,對產后媽媽來說尤其如此。
復雜的“腎虛”問題
中醫學所說的“腎虛”是很復雜的。腎作為人體五臟之一,又是先天之本,在人體五臟六腑之中,居于特殊重要的位置。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青少年還是老年,“腎虛”都是普遍存在的。
中醫的“腎”實際上不能等同于西醫解剖學的“腎”,中醫的“腎”涉及的功能范圍非常廣,與西醫的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唿吸系統、造血系統、生殖系統都有關系。因此,哮喘可能是“腎虛”,不孕不育也可能是“腎虛”。
保持腎氣充足是女性一生的功課
如果女性在幼年時腎氣不足,發育就會較同齡人遲緩;如果在青年時期腎氣不足,月經初潮就會推遲,之后的月經也會紊亂,還有可能導致不孕;產后媽媽腎氣不足,除了引起月經不調和婦科病外,還容易早衰;如果在老年時腎氣不足,生殖機能就會受到抑制,機體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患病。
可見,無論是從控制生長發育來講,還是從調節內分泌以及生育能力,以及人體的免疫力方面,保持腎氣充足都是女性一生重要的功課。
產后為何容易“腎虛”?
懷孕生產本就是耗損腎氣的一件事,氣血不易恢復;有的媽媽在產后沒有坐好月子,也沒有科學調理,不注意營養和休息,更有些媽媽產后過早同房甚至頻繁同房,都有可能導致腎虛。
有的女性在升級為新媽媽之后,往往會面對更多的壓力。除了要獨自照顧孩子,長期體力透支之外,她們可能還要承受上班的壓力,讓自己的疲勞加倍,如此一來,被孩子、工作、家務纏身的媽媽根本無暇顧及自身的恢復。
女性“腎虛”有哪些表現?
女性腎虛的表現會從頭到腳地體現出來:一般腎虛的人頭發沒有光澤,口干舌燥、面色灰暗、耳廓顏色焦枯;有些人會有黑眼圈,反應低下,經常喉嚨痛、勞累后腰膝酸軟等;嚴重的人還會出現耳鳴、尿血、視力模煳等癥狀;另外,還會伴有晚上尿頻、尿急,早上會有腹瀉,冬天怕冷,經常會有月經不調、頭暈體虛、小腹脹痛等癥狀。
產后媽媽怎么補腎?
固精
固精的意思就是要節制性生活,這是幾千年來備受女性推崇的養生方法之一。性生活適宜可促進激素的分泌,有益身心,但過度就會耗傷人體腎氣,出現月經不調、帶下過多、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精神萎靡等癥狀。
對產后媽媽來說,并不是只要惡露干凈就可以恢復性生活了。分娩后的女性生殖器官需要6周左右才能恢復正常,在此之前性生活是絕對要禁止的,而剖宮產的媽媽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復,一般需在產后3個月再恢復房事。
穴位按摩
1.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是腎經的首穴。每晚泡腳后用拇指用力按壓兩側足底涌泉穴,左右旋按各30次,可以治療神經衰弱、精力減退、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等。
2.三陰交穴:位于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后緣。用拇指稍用力按壓兩側三陰交穴,左右各旋按壓20次,可以治療經期不順、白帶異常、月經過多或過少、經前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還能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幫助睡眠。
3.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膜之間的凹陷處。用拇指稍用力按壓,左右各旋按20次,可以治療腎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等。
4.商陽穴:位于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按揉能起到補充腎氣、養腎防衰的作用。
經常伸腰轉腰
俗話說“久坐傷腎”,對辦公室媽媽來說,適當的起身運動就非常有必要了。每隔一小時就要站起來走動一下,經常伸伸腰、轉動轉動腰部和臀部,能很好地舒緩身體內臟、活動四肢、促進血液循環。
食物補腎
要多吃的食物:核桃仁--補腎溫肺、潤腸通便;干貝--補腎滋陰;鱸魚--補脾胃肝腎、益筋骨;栗子--補腎壯腰、補脾健胃;枸杞--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祛除腰痛;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山藥—補肺、健脾、益腎填精。
要少吃的食物:丁香、荸薺、生菜瓜、芥菜、生地瓜、西瓜、生蘿卜、甜瓜、辣椒、茴香、胡椒、柿子、薄荷、洋蔥、生黃瓜、莼菜、菊花、鹽、醬、白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