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全稱為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儀,它是一種無創性探測正電子放射性核素標記的示蹤劑在機體內分布的斷層顯像技術。
PET-CT將PET與CT完美融為一體,由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 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是目前醫學領域非常先進且精確的查癌檢查。
它既可以對可疑部位的進行解剖學定位,還可以對該部位進行代謝分析,精確度非常高,可以檢查到最低2毫米以上的腫瘤。
PET-CT的用途
在臨床上,PET-CT檢查主要用于腫瘤良、惡性的鑒別,臨床高度懷疑腫瘤時,PET-CT還可準確提供活檢部位,以便及時確診。
PET-CT還可為確診的癌癥病人檢查惡性腫瘤有無轉移病灶,尋找腫瘤原發灶,對惡性腫瘤進行分期、分級,以協助醫生指定最佳的治療方案;在腫瘤放射治療前進行精確的生物靶區定位。
對于治療后的癌癥病人,PET-CT可用于手術、放療或化療后的復查,看有無殘余腫瘤組織,鑒別腫瘤復發與壞死等。
為什么要做PET-CT檢查?
2017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癥數據(2013年)。數據顯示,中國每天約有一萬人確診癌癥,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中國癌癥新發病例占世界的4成,是世界癌癥高發區。癌癥離我們很近,一旦患上,就必須承受精神和肉體的痛苦、經濟的損失以及喪命的風險。
但是早期癌癥并不可怕,大多數是可以治愈的。多數早期癌通過手術可以根除,并長期存活。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早期宮頸癌10年生存率,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大腸癌息肉頂部癌變摘除治愈率都非常的高,有的“小肝癌”患者手術后20余年仍健在。然而多數癌癥早期并無明顯征兆,因此定期的防癌體檢,顯得異常關鍵。
PET-CT相比其他檢查價格要昂貴得多,在醫生的日常工作中,患者和家屬經常會問同一個問題:“這么貴的檢查,是不是做了有腫瘤就一定能查出來?”
醫學上沒有百分百的東西,所以沒有技術或醫生可以保證百分百。但是PET-CT檢查對于各類癌癥早期病癥的確診率非常之高,是公認的權威篩查腫瘤設備。
哪些人需要做PET-CT檢查?
PET-CT檢查目前的檢查費用會比較貴,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并且PET-CT對檢查者身體也是有所要求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PET-CT檢查的適用人群都有哪些吧。
腫瘤高危人群
有腫瘤家族聚集現象者,該類人群比普通人更易患上腫瘤。還有就是接觸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煙酒嗜好、經常接觸有毒有害物質者等。PET-CT檢查對腫瘤的判斷準確率遠遠高于其他影像設備,腫瘤高危人群非常適合每年做一次PET-CT檢查。
有癌前病變的人群
癌前病變雖然不等于癌癥,但癌前病變如肝炎、肝硬化、胃潰瘍、直腸息肉、宮頸炎等極易在不知不覺中轉化為惡性腫瘤,定期做PET-CT檢查有助于更早的發現。
腫瘤疑似患者
常規檢查在篩查腫瘤方面準確率不高,這容易導致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患者患有癌癥但檢查沒查出來,二個就是不是癌癥被查出患有癌癥。PET-CT可有效避免出現假陰性和假陽性,為疑難病例提供正確的活檢部位,從而給出腫瘤良惡性的準確診斷。
腫瘤已確診人群
很多朋友認為腫瘤一旦確診就沒必要做PET-CT了,事實并非如此。通過PET-CT檢查可對腫瘤進行分期,此外還可確認惡性腫瘤有無轉移病灶,這有助于合理地選擇治療手段。據報道,有近四分之一的腫瘤病人在做了PET-CT檢查后,其腫瘤分期的判斷發生改變,從而避免了不當的治療方式。這有助于預防腫瘤復發,提高患者生存時間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