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斜視手術,家長都會問醫生:手術能徹底治好嗎?這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醫生真心很難回答。其實大部分斜視手術效果很好,眼位都很正。但是小兒斜視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并且手術效果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屈光問題、孩子的年齡、融合能力的發育、肌肉的發育等。就像孩子的成長一樣,斜視也是時刻都在變化之中。所以常常有家長問:“為什么孩子原來是外斜視,手術后變成內斜?是手術失敗了還是斜視復發了?“曹文紅醫生指出,孩子術后仍有斜視的情況要區分對待,下面我們來逐個分析。北京兒童醫院眼科曹文紅
外斜視術后變成內斜,是怎么回事?
因為間歇性外斜視和共同性外斜視術后極易出現外斜復發,稱之為斜視回退現象。所以,醫生在設計手術方案時,會考慮到這一點,術后早期會有5-10三棱鏡度的輕微過矯,這屬于術后正常情況,用來彌補逐漸回退的度數。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小度數向里偏斜現象會逐漸恢復,這種情況家長不用太擔心,密切復查即可。但是,也有的孩子,存在大腦神經支配和融合功能異常,眼位會逐漸向里偏斜的明顯,這種則在術后早期干預,如交替遮蓋治療、佩戴遠視鏡或三棱鏡,必要時進行調整縫線的調整。
內斜術后變成外斜,是怎么回事?
內斜視術后有的會出現外斜視,而且出現后很難自動回復。所以,內斜視做手術時常需要“欠矯”,也就是留一點內斜的度數。如果內斜視術后出現外斜,需要早期及時進行縫線調整處置。如果術后遠期過矯明顯,則需要二次手術矯正。
術后眼球一高一低,是怎么回事?
手術后出現眼位一高一低,可能是孩子術前就存在,只是沒有發現,術后才顯現出來;也可能是眼外肌在愈合的過程中,肌肉附著的位置發生移動,沒有附著在正常的位置,所以在牽拉眼球運動時,方向發生了變化;有些斜視的孩子,屬于垂直斜視,術前的眼位就是一高一低,術后仍然一高一低,可能是手術矯正得不足或者過度。
所以,并不是所有術后眼位變化,都屬于斜視復發。針對斜視術后斜視度變化較大的情況,北京兒童醫院發明了“眼外肌調整縫線手術”。在手術的眼外肌上留有縫線調整環,術后能夠通過牽拉縫線調整環,來控制眼外肌向后移動的距離(后徙量),改變眼球的位置,避免二次手術。如果過矯,可將黑線環向后牽拉,以減少肌肉后徙量;如欠矯,可將黑色線環向前牽拉,以增加后徙量。調整縫線可以大大降低術后復發或者過矯欠矯的概率。但是,仍然會有一定比列的復發可能。
本文系www..com原創作品,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