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實子,性寒,味甘。功能主治:補腎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軟、虛勞骨蒸、砂暈目昏、目生翳膜、水腫脹滿。
楮實子的簡介
【名稱】:楮實子
【別名】:彀木子、紗紙樹。
【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性味】:性寒,味甘。
①《別錄》:"味甘,寒,無毒。"
②《本草通玄》:"甘,平。"
【歸經】:入肝,脾、腎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腎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經。"
③《本草新編》:"入腎、肝二經”
【入藥部分】:本品為桑科植物構樹的干燥成熟果實。
【產地和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或平地村舍旁,有栽培。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河南、湖北、湖南、山本、甘肅。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達16m,有乳汁。樹皮平滑,暗灰色,幼枝密生絨毛。葉互生,廣卵形,長7~20cm,寬6~15cm,邊緣有細鋸齒,通常3~5深裂,上面粗糙,下面密被柔毛,三出脈;葉柄密生絨毛。花單性異株;雄花序?荑狀,腋生下垂,雄花花被片和雄蕊各4;雌花序頭狀,花被筒狀,子房有柄。聚花果球形,肉質,橙紅色,熟時小瘦果借肉質子房柄向外挺出。花期5月,果期8~10月。
楮實子的用法用量
應當根據醫生的指示合理食用。
楮實子的功效與作用
補腎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軟,虛勞骨蒸,頭暈目昏,目生翳膜,水腫脹滿。
①《別錄》:"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
②《日華子本草》:"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助腰膝,益顏色。
③《本草匯言》:"健脾養腎,補虛勞,明目。
楮實子的附方
①治脾、腎、肝三臟陰虛,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煩渴,夢中遺精;或大便虛燥,小便淋澀;或眼目昏花,風淚不止:楮實(赤者)一斗。取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實子一日,曬干,再浸再曬,以豆汁滲盡為度,再曬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為細末,每早用白湯調服五錢。(《本草匯言》)
②治肝熱生翳,氣翳細點,亦治小兒翳眼:楮實子細研,蜜湯調下,食后服。(《仁齋直指方》楮實散)
③治水氣臌脹,潔凈府:楮實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兩半,茯苓三兩(去皮),為細末,用楮實膏為丸,如桐子大。不計丸數,從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脹減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楮實子丸)
④治喉痹喉風:楮桃陰干,每用一個為末,井華水服之,重者兩個。(《瀕湖集簡方》)
⑤治石疽,狀如座癤而皮厚:搗谷子敷之。亦治金瘡。(《千金方》)
⑥治目昏:荊芥穗、地骨皮、楮實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湯下。(《儒門事親》)
⑦治耳鳴,眼霧:桑泡、薅秧泡、構泡,大烏泡、三月泡,泡酒服。(《重慶草藥》五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