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的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是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想要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食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其中各種中藥材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地錦草這味中藥。
地錦草的簡介
【名稱】:地錦草
【別名】:草血竭、血見愁草、血見愁、小蟲兒臥單、鐵線草、普瓣草、血風草、馬蟻草、雀兒臥單、猢猻頭草、撲地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鋪地錦、鋪地紅、紅蓮草、斑鳩窩、三月黃花、地蓬草、鐵線馬齒莧、蜈蚣草、奶疳草、紅莖草、紅斑鳩窩、地馬桑、紅沙草、涼帽草、小蒼蠅翅草、紅絲草、小紅筋草、仙桃草、蓮子草、軟骨蓮子草、九龍吐珠草、地瓣草、糞腳草、糞觸腳、花被單、鋪地草被單草、星星草、斑雀草、多葉果、鳳凰窩、龍頭獅子草。
【藥材類別】:全草類
【性味】:辛,平。
①《別錄》:味苦,平,無毒。
②《嘉祜本草》:味辛,無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子,味辛微苦澀,無毒。
【歸經】:肺;肝;胃;大腸;膀胱經。
【入藥部分】:為大戟科植物地錦草的全草。
【產地和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及庭院間。中國除廣東、廣西外,分布幾遍全國各地。
【形態特征】:地錦草是一年生匍匐草本。莖纖細,近基部二歧分枝,帶紫紅色,無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葉對生;葉柄極短或無柄;托葉線形,通常三裂。全草藥用能祛風、解毒、利尿、止血、殺蟲、治赤痢,還可配制蛇藥;莖葉含鞣質,可提取栲膠。葉片長圓形,長4-10mm,寬4-6mm,先端鈍圓,基部偏狹,邊緣有細齒,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綠色或淡紅色。杯狀花序單生于葉腋;總苞倒圓錐形,淺紅色,頂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長圓形,有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光滑無毛;種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蠟粉,長約1.2mm,寬約0.7mm。斑葉地錦本種與地錦草極相似,主要區別在于:葉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細柔毛;種子卵形,有角棱。花果期與地錦草同。
地錦草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者可用15-3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地錦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主痢疾;泄瀉;黃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腫痛及熱毒瘡瘍。
①《別錄》:主心氣,女子陰疝血結。
②《嘉祐本草》:主通流血脈,亦可用治氣。
③《品匯精要》:主調氣和血。
④《綱目》:主癰腫惡瘡,金刃撲損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⑤《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胃部痞滿疼痛,冷骨風,臭痰,痔瘡及下乳。
⑥《浙江民間草藥》:健胃止瀉,治小兒疳積。
⑦《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黃疸,痢疾,腹瀉,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跌打腫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傷,頭瘡,皮膚瘡毒。
⑧《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
地錦草的附方
①治臟毒赤白:地錦草采得后,洗,暴干,為末,米飲服一錢。(《經驗方》)
②治細菌性痢疾:地錦草一兩,鐵莧菜一兩,鳳尾草一兩。水煎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③治血痢不止:地錦草曬研,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乾坤生意》)
④治胃腸炎:鮮地錦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⑤治感冒咳嗽:鮮地錦草一兩。水煎服。
⑥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鮮地錦草一兩。水煎或調蜂蜜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⑦治小便血淋:血風草,井水擂服。(《劉長春經驗方》)
⑧治婦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鹽,姜腌食之,飲酒一、二杯送下,或陰干為末,姜、酒調服一、二錢。(《世醫得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