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術簡介
類別:化濕藥
拼音:cāng zhú
藥用部位:根莖。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 主濕困脾胃;倦怠嗜臥;胞痞腹脹;食欲不振;哎吐泄瀉;痰飲;濕腫;表證夾濕;頭身重痛;痹證溫性;肢節酸痛重著;痿襞.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蒼術是最著名的野生中藥材,是東北野生道地藥材的代表,也是野生藥材品種中用途最廣、用量最大的品種之一,不可替代也不可或缺,目前年需要量大約在3-4千噸。
蒼術有過驚人的輝煌,為廣大藥商熟知并著重關注,人氣較重。越南方面每年進口量加大。蒼術沒有白及和重樓的嬌貴,確是野生品種中最普通的大品。
一年兩季采挖,春季4月份開始采挖,但時間較短,秋季9月份最集中。目前市場供應全部依賴野生,家種的難度也不高,但受制于成本等原因,目前尚沒有家種基地。作為根類野生藥材,資源量的減少只與人類無度的開發和利用有關,考慮其生長習性和自然災害的意義不大。
通過近年對產地和市場的監測,明顯感覺到資源的減少。影響生產的另一主要因素是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和勞動人員的減少,從長遠看,這種情況將越來越嚴重。另外,產地近年來對野生藥材進行了較嚴格的限采、限運等措施,但這些措施并沒有真正的意義,只是增加了“經營難度”。
蒼術因抗擊非典走紅,因當時幾十倍的驚人漲幅讓人記憶深刻,120元瘋狂行情的結果是隨后的掠奪式采挖,在隨后是連續幾年的低迷行情。隨著市場的不斷消化和生產的不斷減少,在遠離非典5年后的09年,市場行情開始進入正常上升階段,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到社會庫存在明顯的減少,感覺到生產并沒有因為價格上升而增多,反而在減少。可以考慮適時進行收儲,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持續上升。
規格質量:分光蒼術和半撞皮,北朝鮮質量較次;
產地代表:北蒼術主要分布在內蒙赤峰的興安盟、呼盟兩地,黑龍江、遼寧、吉林、北朝鮮都有分布和生產。
關鍵詞:資源量、生產成本、價位[1]
蒼術藥材性狀
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0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有皺紋、橫曲紋及殘留須根,頂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
蒼術為菊科植物茅蒼術或北蒼術的干燥根莖,一般均為野生,多年生長。茅蒼術多生長在丘陵、雜草或樹林中;北蒼術多生長在森林草原地帶的陽坡、半陰坡灌叢群落中;關蒼術多生長在稀疏柞樺林、灌木林帶山坡草地、灌叢及林間草叢中,為稀見伴生植物。其中江蘇是茅蒼術的主要產區,稱之地道蒼術產區,一向調供全國。土壤多為表土層疏松、肥沃、滲透性良好的暗棕壤或砂壤土。北蒼術耐寒性強,喜冷涼,光照充足,喜晝夜溫差較大的氣候條件。茅蒼術喜涼爽、溫和、濕潤的氣候,耐寒力較強,怕強光和高溫。[2
性狀鑒別
(1)茅蒼術 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或略呈連珠狀圓柱形,有的彎曲,通常一分枝,長3-10cm,直徑1-2cm。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有細縱漢、皺紋及少數殘留須根,節處常有縊縮的淺橫凹溝,節間有圓形莖痕,往往于一端有殘留莖基,偶有莖痕,有的于表面析出白色絮狀結晶。質堅實,易折斷,斷面稍不平,類白色或黃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室(俗稱朱砂點),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橫斷面于紫外光燈(254nm)下不顯藍色熒光。香氣濃郁,味微甘而苦、辛。
(2)北蒼術 根莖多呈疙瘩塊狀,有的呈結節狀圓柱形,常彎曲并具短分枝,長4-10cm,直徑0.7-4cm。表面黑棕色,外色油室,放置后不折出結晶。香氣較弱,味苦辛。
(3)關蒼術 根莖多呈結節狀圓柱形,長4-12cm,直徑1-2.5cm,表面深棕色。質較輕,折斷面纖維性。氣特異彩,味辛、微苦。
以質堅實、斷面朱砂點多、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茅蒼術根莖橫切面:
① 木栓層有10~40層木栓細胞,其間夾有石細胞帶1至數條不等,每一石細胞約有2~3層類長方形的石細胞集成。
② 皮層寬廣,其間散有大形油室,長徑225~450μm.韌皮部狹小。
③ 形成層成環。
④ 木質部內側有纖維束,和導管群相間排列。⑤射線較寬,射線和髓部均散有油室。
薄壁細胞含有菊糖和細小的草酸鈣結晶。
北蒼術根莖橫切面:皮層有纖維束,木質部纖維束較大,和導管群相間排列。
茅蒼術粉末:棕黃色。
① 石細胞單個或成群,類圓形、長方形或多角形,淡黃色或黃色,長20~80μm,壁極厚,木化,紋孔或孔溝明顯,常和木栓細胞連在一起。
② 纖維梭狀,常成束,胞腔較窄,有的一端鈍圓,腔較大。
③ 導管節較短,主為網紋,也有具緣紋孔。
④ 草酸鈣針晶較小,長5~30μm,不規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
⑤ 油室碎片多見。
⑥ 菊糖結晶成扇狀或塊狀,表面現放射狀紋理。
(3)薄層色譜 茅蒼術、北蒼術、關蒼術粉末各50-100g,用揮發油提取器提取揮發油。吸取一定量揮發同,用乙酸乙酯稀釋成10%深液,作為供試品深液。另取蒼術酮、蒼術素、茅術醇及桉油醇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深液。取供試品深液和對照品溶液,分另點樣于同一硅膠G(青島)薄層板上。用苯-乙酸乙酯-已烷(15:15:70)展開,展距20cm。取出晾干。噴以含5%對二甲氨基苯甲西醛的10%硫酸深液顯色:噴后再于100℃烘5min。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即噴顯色劑后,蒼術酮立刻顯紅色,烘后呈紫色;蒼術素、茅術醇及桉油醇噴顯色劑后不顯色,烘后蒼術素顯綠色,而茅術醇及桉油醇顯棕色。
理化鑒別
取粉末1g,加乙醚5ml,振搖浸出15分鐘,濾過。取濾液2ml,放于蒸發皿內,待乙醚揮散后,加含5%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顯玫瑰紅色,再于100℃烘5分鐘,出現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