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疾病相信朋友們都知道,對它的危害多少都有過了解,這種疾病在出現了之后,患者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疼痛,如果是風濕性關節炎的話,更是如此,病情發作的時候,患者的行動都會受到影響,中藥材里面的蒼術就有治療風濕疾病的效果,那么究竟白術蒼術功效都有哪些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白術蒼術功效
白、蒼二術,《神農本草經》稱“術”,列為上品,但未有白術和蒼術之分。至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提出:“術乃有兩種,白術葉大有毛而作椏,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術葉細而無椏,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宋《本草衍義》云:“蒼術其長如大小指,肥實,皮色褐,氣味辛烈,白術粗促,色微褐,氣味亦微辛苦而不烈。”清《本草崇原》謂:“凡欲補脾,則用白術,凡欲運脾,則用蒼術,欲補運相兼,則相兼而用,如補多運少,則白術多而蒼術少,運多補少,則蒼術多而白術少,品雖有二,實則一也。”其實白術與蒼術二者性味、功效應用同中有異,主治證候不盡相同,臨證還需辨別應用。
白術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術的根莖。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功擅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善治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脹,大便溏薄,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濕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等癥。臨床對脾虛有濕,食少便溏或泄瀉者,常與人參、茯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脾虛中陽不振,痰飲內停,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者,則與茯苓、桂枝等配伍,如苓桂術甘湯;脾虛濕濁下注,帶下清稀者,可配陳皮、山藥、車前子、柴胡等,如完帶湯;對于脾氣虛弱,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者,單用本品即效。
蒼術為菊科植物茅蒼術或北蒼術的干燥根莖。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功擅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善治濕困脾胃,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痰飲,濕腫,表證夾濕,頭身重痛,濕痹肢節酸痛重著,夜盲等癥。凡濕困脾胃,健運失常,胸痞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肢體倦怠,舌苔濁膩者,可與厚樸、陳皮、甘草同用,如《局方》平胃散。若脾為濕困,清濁不分,大便泄瀉,小便短少者,與厚樸、茯苓、澤瀉、車前子等同用效佳;治小兒泄瀉,可用蒼術炒焦研末服,或與他藥配伍同用,如食滯者配山楂,濕熱者配滑石,虛寒者配干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