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 名】:雞血藤
【拼 音】:JIXUNTENG
【英文名】: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巖豆藤或亮葉巖豆藤等的藤莖。
【功 效】:活血、舒筋。
【主 治】:治腰膝酸痛,麻木癱瘓,月經不調,月經過少。
【性味歸經】:苦甘,溫。①《飲片新參》:“苦澀香微甘。”②《本草正義》:“溫。”③江西《中草藥學》:“苦溫微甘。”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大劑1兩);或浸酒。血熱也;傷寒寒熱及消渴者,熱在陽明也;瘢痕者,血熱壅滯肌肉也;寒能總除諸熱,故主之也。《日華子》炒服治中風失音痰迷,陳藏器和黑豆炒酒浸服治賊風風痹,蓋風為陽邪,因熱而生,雞屎寒能除熱,雞本與風木之氣相通,取其治本從類之義也。”③《長沙藥解》:“雞屎白,性微寒,利水而泄熱,達木而舒筋。《金匱》雞屎白散治轉筋為病,臂腳直,脈上下微弦,轉筋入腹。筋司于肝,水寒土濕,肝木不舒,筋木攣急,則病轉筋。雞屎白利水道而泄濕寒,則本達而筋舒也。”④《醫林纂要》:“雞屎用雄者。《內經》以雞矢醴治蠱脹,取其降濁氣,燥脾濕,軟堅去積,又能下達以去太陰之結,且能殺百蠱毒。凡小兒食癖皆可隨所嗜作引以治之。打跌傷,酒和雞屎白飲之,瘀即散而筋骨續矣。”
【用藥忌宜】:陰虛火亢者慎用。
【藥物配伍】:配益母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配蒼術,理氣化濕、辟穢去濁;配杜仲,補腎壯骨,通經止痛;配當歸,補血活血。
【別 名】:血風藤(《中藥志》)。血風、血藤(《全國中草藥匯編》)、大血藤、制血藤;①密花豆 又名:三葉雞血藤。②白花油麻藤 ③香花巖豆藤又名:山雞血藤、貫腸血藤、苦藤、豬婆藤、大活血、過山龍、野奶豆。④亮葉巖豆藤 ,又名:血節藤、血藤、血筋藤。處方名:雞血藤、血藤、大血藤、制血藤
【處方名】:雞血藤、血藤、血節藤
【商品名】:三葉雞血藤:又名密花豆藤、大血藤、血風藤、九層風。為植物密花豆的藤莖。主產于廣西。
山雞血藤:又名香花巖豆藤、香花崖豆藤、豐城雞血藤、貫腸血藤、苦藤、豬婆藤、大活血、過山龍、野奶豆。為植物香花巖豆的藤莖。主產于廣西、云南、福建等地。
白花油麻藤:為同科植物白花油麻藤(血楓藤、勃氏黎豆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er的藤莖。主產于廣西。
亮葉巖豆藤:又名血節藤、血藤、血筋藤、光葉崖豆藤。為植物亮葉巖豆藤Millettia nitida Benth.的藤莖。主產于廣東、廣西。
雞血藤:各種雞血藤的統稱。以上品種前2種為正品,其余為副品,均以藤莖條勻、樹脂狀分泌物多者為佳。
【藥用部位】:香花巖豆藤 本植物的根(巖豆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①密花豆 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②白花油麻藤 分布廣東、廣西等地。③香花巖豆藤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藥材:①密花豆的藤莖產于廣西。②白花油麻藤主產于廣西。③香花巖豆藤產江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④亮葉巖豆藤產廣西。雞血藤藥材除上述品種外,尚有下列幾種:①木通科植物大血藤 產于河南、福建、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