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銅
《圣濟總錄》:“水洗去灰。”《普濟方》:“研一復時,極細為度。”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者搗碎,洗凈,干燥。生品其質堅硬,不便粉碎和煎出;多煅淬入藥,很少生用。
煅自然銅
《理傷續斷方》:“煅存性。”《圣濟總錄》:“一斤好者,杵碎
自然銅,用生鐵銚子內,以炭火秤一,漸以三二斤,逼藥銚子,令通赤,徐添火,可半日以來,其藥有微焰起,聞腥氣,又
似硫黃者,藥乃成,放冷取出,如藥有五色者,甚妙,然后安向凈黃濕上,上著紙,先襯藥,用盒合之,令密不得通風。一宿出火毒,乳缽內研細,以水凈淘黑汁,濃者收取,次更細淘,又收濃者,三五度淘,澄定去清水,用新瓦盒,內將紙襯之,令泣干。如黑粉。”《世醫得效方》:“搗細末,用甘鍋子一個盛之,不封,于地坑內,以炭火一斤燒之,火盡候冷,取出研細,水飛候干,卻入乳缽研細如面,不見水銀星子為度。”
醋自然銅
《雷公炮炙論》:“如采得,先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至明漉出,
自然銅攤令干,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合子,約盛得二升已來,于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干便用蓋蓋了,用火煅兩伏時,去土抉蓋,研如粉用。若修事五兩,以醋兩鎰為度。”《三因方》:“燒存性,醋浸一宿。”《圣濟總錄》:“火煅紅,以米醋浸,又煅幾十余次,水洗灰研。”《普濟方》:“火煅,醋淬十二次,研,水飛過焙。”現行,取凈自然銅,砸成小塊,置無煙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暗紅色,取出后及時放入醋內浸淬,如此反復煅淬數次至黑褐色,表面光澤消失并酥松,取出,攤涼。每自然銅100kg,用醋30kg。煅淬后,質脆,易于粉碎和煎出藥效,同時增強散瘀止痛的作用。貯干燥容器內,置干燥處,防塵。
理化性能
銅紅色,表面常出現棕黑色氧化被膜。條痕銅紅色。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硬度2.5~3。相對密度8.4~8.95。具延展性,良導電性、導熱性。顯微鏡下:玫瑰色,銅紅色。反射率R:61(綠),83(橙),89(紅)。
[鑒定特征] 銅紅色,表面氧化膜棕黑色,密度大,延展性強。常與孔雀石、藍銅礦伴生。吹管焰中易熔,火焰呈綠色(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