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和北豆根為臨床常用的中藥,但由于我國各省市的用藥習慣不盡相同,造成中藥使用中同名異物現象時有發生,加之山豆根和北豆根名稱相近,因此造成一些地方將山豆根和北豆根混用的現象出現。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區別1:功效差異
山豆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效。主治熱毒熾盛、火毒蘊結之咽腫、喉痛、喉風、牙齦腫痛等。
北豆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風濕痛、四肢麻木、腸炎痢疾等。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區別2:毒性差異
山豆根:現代研究表明,山豆根所含之苦參堿能作用于大腦,引起痙攣, 能麻痹橫隔膜和呼吸肌運動神經末梢。以山豆根25g/kg 煎液小鼠灌腸, 結果出現呼吸抑制和震顛、痙攣、死亡。
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為蝙蝠葛堿,研究發現,以蝙蝠葛堿所作的亞急性毒性實驗表明,該藥4.8~60毫克 劑量用藥18天或2~3月,對心臟無不良影響,150毫克以上劑量用藥 2~3個月對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受損程度隨劑量增大而加重, 所致的是輕度損害, 150毫克以下對腎和腎上腺基本無不良影響。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區別3:性狀差異
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莖。主產于東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其根莖呈細長圓柱形,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并可見突起的根痕及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飲片性狀為類圓形厚片,切面灰白至淡黃色,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周邊棕黃色至淡棕色,氣微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