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雖然會在平時當作零食使用,但是在南方確是常見藥品,而我國海南省是檳榔的主要產地之一,每年的入冬就是檳榔收獲季節,在檳榔的主要產區的萬寧、陵水、定安等縣市的街道上,一到收獲季節就擺滿了賣檳榔的攤點,而到海南來的游客除了領略寶島自然風光外,還有不少引人入勝的風俗人情,“客至敬檳榔”就是其一,那么平時吃檳榔有什么作用呢?我們粗率了解一下吧。
檳榔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成熟種子。檳榔常綠喬木,生于熱帶地區,常栽培于陽光充足、濕度大的林間地上。每年的11至12月將采下的青果煮沸4小時,烘12小時即得榔干。3至6月采收成熟果實,曬3-4天,捶破或用刀剖開取出種子,曬干,亦有經水煮,熏燒7至10月,待干后剝去果皮,取出種子,烘干后稱為榔玉。
種子可入藥,是我國名貴的“四大南藥”之一,嚼吃起興奮作用。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絳蟲、蟯蟲、姜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F代藥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治痛風和抗真菌等作用。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藥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
因為瘴癘之癥,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藥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檳榔的營養成分豐富,檳榔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生物堿,其生物堿主要為檳榔堿。檳榔次堿等;其脂肪106油中含月桂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等;此外,還含有檳榔紅色素、兒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