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看到石頭就會丟在一邊,因為石頭沒什么稀奇的,也覺得沒什么用,其實不然,有些石頭還是很有功效的,比如說海浮石,海浮石化學組成有頗大的出入。一般是由鋁、鉀、鈉的硅酸鹽所成,類似玻璃組成的礦物,因多采自海水,則亦可能含有氯、鎂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質,石花主要為碳酸鈣,并含少量的鎂,鐵及酸不溶物質,浮石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通常直徑2~7厘米,有的可達20厘米,那么,究竟海浮石是什么東西呢?
浮石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通常直徑2~7厘米,有的可達20厘米。表面粗糙,有多數大小不等的細孔,灰白色或灰黃色。質硬而松脆,易砸碎,斷面租糙有小孔,有的具絹絲樣光澤或無。體輕,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氣微弱,味淡。以體輕、灰白色、浮水者為佳。
石花(《本草衍義》)為脊突苔蟲或瘤苔蟲的骨胳,脊突苔蟲骨胳呈珊瑚樣不規則塊狀,略作扁圓形或長圓形。大小不一,直徑2~5厘米。灰白色或灰黃色。基部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狀分枝,中部交織如網狀。叉狀小枝長3~5毫米,直徑約2毫米,先端多折斷,少數完整者呈鈍圓形。質硬而脆,表面與斷面均密具細孔。
體輕,入水不沉。氣微腥,味微咸。瘤苔蟲的骨胳為不規則塊狀,直徑1~3厘米,多為碎塊。表面灰黃色或灰黑色。珊瑚狀分枝短而較粗,直徑約4毫米。先端鈍圓,極少折斷。氣味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