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開始習慣淺閱讀之后,越來越多事物用其字義的相似性,通過其他耳熟能詳的事物表現在大眾面前,使人們產生誤解,旱蓮草,是菊科鱧腸屬的植物,分布于田邊或路旁、河邊以及中國大陸的全國各地等地,生長于海拔0米至1900米的地區,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全國廣布種,常見于田梗,溝溪邊濕地,全草藥用,能收斂、止血、補肝腎之功效,外用治療跖疣,那么旱蓮草是墨旱蓮嗎?
他們是同一種藥,不同的名字。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斜升或平臥,高達60厘米,通常自基部分枝,被貼生糙毛。葉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或有極短的柄,長3-10厘米,寬0.5-2.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有時僅波狀,兩面被密硬糙毛。
頭狀花序徑6-8毫米,有長2-4厘米的細花序梗;總苞球狀鐘形,總苞片綠色,草質,5-6個排成2層,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外層較內層稍短,背面及邊緣被白色短伏毛;外圍的雌花2層,舌狀,長2-3毫米,舌片短,頂端2淺裂或全緣,中央的兩性花多數,花冠管狀,白色,長約1.5毫米,頂端4齒裂;花柱分枝鈍,有乳頭狀突起;花托凸,有披針形或線形的托片。托片中部以上有微毛;瘦果暗褐色,長2.8毫米,雌花的瘦果三棱形,兩性花的瘦果扁四棱形,頂端截形,具1-3個細齒,基部稍縮小,邊緣具白色的肋,表面有小瘤狀突起,無毛。花期6-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