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中年不論男女都會有的一種煩心事就是脫發了,頭發大量的脫落,不僅僅對人的外形美觀有所影響,也會影響人的心情,骨碎補出自《本草綱目拾遺》:骨碎補,本名猴姜,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訛矣,江西人呼為胡姜,象形也,嶺南虔、吉州亦有之,葉似石韋,而一根,余葉生于木,《日華子本草》:猴姜,是樹上寄生草,苗似姜,細長,《開寶本草》:骨碎補,生江南,側柏葉骨碎補治療脫發的原理是什么呢?
骨碎補,甄權謂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上熱下冷。蓋溫養下元,能引升浮之熱,藏于下焦窟宅,是以可治上熱下冷。李瀕湖謂研末同豬腎煨食,可治耳鳴,及腎虛久泄、牙痛,皆是此意,非可通治胃家實火之齒痛。閬仙朱先生,嘗用以治寒痰凝滯,牙關不利,頰車隱痛之骨槽癥,甚有捷驗。又凡陰虛于下,而肝膽浮陽抉痰上凝之齒痛,牙槽不利,及陰寒逼陽上浮之喉痛喉癬諸癥,用此亦頗有效,皆即瀕湖用治牙痛之意,而陽邪實盛者,類皆不可妄試。昔人每謂此藥入腎治骨,并能治骨傷碎,因得此名者,皆當識得此意,非陰虛有熱之骨痛骨痿,果可以一概主治也。
頭發不生,側柏葉陰干,作末。和麻油涂之。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咽干口燥,舌絳脈數:生地黃、生側柏葉、生艾葉、生荷葉。治吐血不止:柏葉、干姜各三兩,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最清血分濕熱。止吐衄崩淋。腸風尿血。血痢。一切血證。去風濕諸痹。歷節風痛。涂湯火傷。生肌殺蟲。炙罨凍瘡。汁、烏須發。丹溪以為補陰要藥。然終屬苦寒燥澀之品。唯血分有濕熱者。以此清之為宜。若真陰虛者。非所宜也。柏有數種。唯根上發枝數莖。蒙茸茂密。名千頭柏。又名佛手柏者為真。或炒或生。用桂、牡蠣為使。惡菊花。宜酒。
側柏葉經常作為治療脫發的偏方出現,那么側柏葉為什么能治療脫發呢。我們知道,中醫對于脫發的成因,主要是圍繞著補腎補血的思想進行,認為脫發是腎虛、血熱、身體機能失調導致。而側柏葉是中藥中記載的止血去濕熱良好,對于調節血液循環、去血熱有明顯的作用,這和中醫中脫發的原理是相符合的,所以側柏葉一直作為中醫生發的偏方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