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子的名字雖然俗氣,很奇怪,但是其效果卻是很好的,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它是常綠喬木,單葉互生,革質,披針形至長圓形,頂端短尖,基部楔形至鈍圓形,全緣或呈波狀,幼葉紫紅色,老葉上面暗綠色,下面黃綠色,兩面均無毛,花雜性或單性,1至數朵簇生;雄花的萼片5枚,卵形,基部稍聯合;花瓣5片,卵形,黃綠色;發育雄蕊5枚;退化雄蕊鱗片狀,線形,著生于花瓣上;退化子房圓柱形,被長硬毛;雌花的花萼、花瓣與雄花同;退化雄蕊紡錘狀;子房卵形或倒卵形,被毛,1室,具5側膜胎座,漿果球形,果皮堅硬,種子30~40粒。
它的藥材性狀為不規則卵圓形或多面形,稍有鈍棱。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較小的一端放射出多數明顯的凹紋至種子的1/3處。種皮厚而堅硬.內表面光滑,淺黃色至黃棕色;種皮與種仁易分離,種仁外被一層黃棕色或紅棕色薄膜,較小的一端顯皺縮,其周圍有一黃色凹入的環紋;胚乳肥大,白色或淺黃色,油性;子葉2枚,心形。氣微,味淡。
大風子的功效是祛風燥濕、攻毒殺蟲。屬殺蟲止癢藥,臨床主要用治瘤型麻風病。大風子油及其衍生物有刺激性,有一定毒副作用。主要有抑菌作用,尤以大風子油的脂肪酸鈉鹽抑菌作用較強。
大風子的用量0.3~1克,煎服,多人丸散,生用刺激性大;炒炭存性外用或制成大風子霜內服,可減輕毒副反應,但其作用亦相應緩慢。用治麻風病、癩疾、皮膚疥癬、惡瘡、梅毒。大風子燒存性,和麻油、輕粉研涂,仍以殼煎湯洗之又治楊梅惡瘡。本品有毒,過量可引起肢體顫動、驚厥、呼吸困難,甚至昏迷等中毒癥狀,故須嚴格控制劑量,并注意炮制。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