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荊皮呢,它是一種金錢松這種樹的干燥的根的樹皮或者說是接近根的樹皮,在夏天的時候剝取,曬干,土荊皮的有機酸、乙醇浸膏及苯浸膏,對中國常見的10種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吳茱萸,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土荊皮吳茱萸的功效是什么?
土荊皮的功效與作用:殺蟲,止癢。用于疥癬瘙癢。《藥材資料匯編》:"治癬疥。如何挑選土荊皮?粉末淡棕色或棕紅色。石細胞多,類長方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分枝狀,直徑30~96μm,含黃棕色塊狀物。篩胞大多成束,直徑20~40μm,側壁上有多數橢圓形篩域。黏液細胞類圓形,直徑100~300μm。樹脂細胞縱向連接成管狀,含紅棕色至黃棕色樹脂狀物,有的埋有草酸鈣方晶。木栓細胞壁稍厚,有的木化,并有紋孔。
吳茱萸功效,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癥,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黃水瘡。性味,辛;苦;熱;小毒。《本經》:味辛,溫。《別錄》:大熱,有小毒。《藥性論》:味苦辛,大熱,有毒。歸經,入肝、胃經。《湯液本草》: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脾、胃、大腸、腎經。吳茱萸具有止嘔,抗潰瘍,健胃作用,鎮痛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用于厥陰頭疼,寒疝腹疼,寒濕腳氣,經行腹疼,脘肚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未成熟果實,性溫,味辛苦,有毒。具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效,用于治療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口瘡潰瘍、齒痛、疝氣、腳氣、濕疹及黃水瘡等癥,為開郁化滯、逐冷降氣的常用藥。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臭辣樹的未成熟或將近成熟的果實冒充吳茱萸,使用時注意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