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子在鄉村的朋友們應該沒少見吧!抓下來然后在手指尖一捏,噗的一聲就爆了,但是鶴虱卻是一種中藥材,今天我們來講講鶴虱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鶴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除去雜質,本品呈圓柱狀,細小,長3~4mm,直徑不及1mm,表面黃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數縱棱,頂端收縮呈細喙狀,先端擴展成灰白色圓環;基部稍尖,有著生痕跡,果皮薄,纖維性,種皮菲薄透明,子葉2,類白色,稍有油性,氣特異,味微苦。
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細胞1列,均含草酸鈣柱晶。中果皮薄壁細胞數列,棕色,細胞皺縮,界限不清楚,棱線處有纖維束,由數十個纖維組成,纖維壁厚,木化。內果皮細胞1列,深棕色。種皮細胞扁平。內胚乳有殘存;胚七壁細胞充滿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葉最外層細胞尚含細小草酸鈣結晶。
主產于河南、山西、陜西、甘肅、貴州。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實。除去雜質,曬干。性味,苦、辛,平。 《千金方》:單用本品十兩,搗篩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湯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治蛔蟲腹痛。《小兒藥證直訣》安蟲散:治療蟲痛發作有時,口吐清水,可與楝實、白礬、檳榔等同用。
《和劑局方》化蟲丸:治蟲積所致四肢贏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膚等,可與檳榔、苦楝皮等同用。《新修本草》:主蛔、蟯蟲,用之為散,以肥肉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生西戎。《本經逢原》:鶴虱入厥陰肝經,善調逆氣,能治一身痰凝氣滯,殺蟲方中最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