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需要區分兩種中藥的不一樣的地方,最好區分它們的方法就是它們之間的形態特征,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形態特征,只要知道這種形態特征就很好區分了,所以茵陳和茵陳蒿的區別是什么呢,茵陳,別名牛至、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管狀花目、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茵陳蒿別稱茵陳蒿(本草衍義)因塵、因陳、綿茵陳(神農本草經等),白茵陳(中藥志),日本茵陳(俗稱),家茵陳(湖北),絨蒿(廣西),臭蒿、安呂草(江蘇)為菊科、蒿屬植物,早春采收幼苗。
茵陳的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莖斜生,其節上具纖細的須根,多少木質。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帶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蜷曲的短柔毛,多數,從根莖發出,中上部各節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節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無葉。葉具柄,柄長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圓形,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鉆形。小堅果卵圓形,長約0.6毫米,先端圓,基部驟狹,微具稜,褐色,無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茵陳蒿的形態特征:半灌木狀草本,植株有濃烈的香氣。主根明顯木質,垂直或斜向下伸長;根莖直徑5-8毫米,直立,稀少斜上展或橫臥,常有細的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40-120厘米或更長,紅褐色或褐色,有不明顯的縱棱,基部木質,上部分枝多,向上斜伸展;莖、枝初時密生灰白色或灰黃色絹質柔毛,后漸稀疏或脫落無毛。營養枝端有密集葉叢,基生葉密集著生,常成蓮座狀;基生葉、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兩面均被棕黃色或灰黃色絹質柔毛,后期莖下部葉被毛脫落,葉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瘦果長圓形或長卵形。花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