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里面有一個壞壞的巫妖,而恰好即今天要說的也是烏藥,當然巫妖是壞的,但是烏藥卻是對我們大有益處的,烏藥,中藥名,為樟科植物烏藥的干燥塊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細根,洗凈,趁鮮切片,曬干,或直接曬干,烏藥多呈紡錘狀,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長6到15cm,直徑1到cm,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皺紋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硬,切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可見午輪環紋,中心顏色較深,氣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烏藥的論述及主治配方。
烏藥的論述:1、《本草衍義》:烏藥和來氣少,走泄多,但不甚剛猛,與沉香同磨作湯,治胸腹冷氣,甚穩當。2、《藥品化義》:烏藥,氣雄性溫,故快氣宣通,疏散凝滯,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內寬中而順氣。以之散寒氣,則客寒冷氣自除;驅邪氣則天行疫瘴即卻;開郁氣,中惡腹痛,胸膈脹痛,頓然可減;疏經氣,中風四肢不遂,初產血氣凝滯,漸次能通,皆藉其氣雄之功也。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屬于氣逆,而見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每于食積則宜;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郁散結,每于憂郁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
烏藥主治,用于寒凝氣滯,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疼痛,經寒腹痛。相關配伍有:1、《校注婦人良方》縮泉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小兒遺尿。2、《醫學發明》天臺烏藥散:治寒疝腹痛,多與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3、《和劑局方》小烏沉湯:治胸腹脅肋悶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