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一個非常有靈氣的地方,峨眉山也被譽為是一座靈山,而期中產出的一些的藥材,更是受到了市場上的很多的醫生及我們的病人的喜愛,比如說川烏頭,川烏頭又名:川烏、烏喙、奚毒等,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塊根通常2個連生,紡錘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側根甚肥大,直徑達5cm,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那么,川烏頭炮制都有什么講究呢?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止痛。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陰疽腫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藥理作用,強心作用,對血壓、血管的影響,消炎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炮制:生川烏:揀去雜質,洗凈灰屑,曬干。制川烏:取凈川烏,用涼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漂至口嘗僅稍留麻辣感時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煎煮,至川烏熟透,內無白心為度,除去甘草、黑豆,曬晾,悶潤后切片,曬干,每川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1-2g,或入丸、散。內服須炮制后用,入湯劑應先煎1-2h,以減低其毒性。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注意:陰虛陽盛,熱證疼痛及孕婦禁服。反半夏、栝樓、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應慎服。